乒乓球刘伟简历 刘伟:乒乓球职业化我全经历了 每年都能写一本书

2017-06-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乒乓球从开始市场化到现在,我全都经历了,从运动员到总经理,我始终奋斗在俱乐部联赛的一线.1995年以前还没有赛会制比赛的时候,我们运动员

中国乒乓球从开始市场化到现在,我全都经历了,从运动员到总经理,我始终奋斗在俱乐部联赛的一线。

1995年以前还没有赛会制比赛的时候,我们运动员除了每个月的死工资,只能靠打比赛的奖金挣钱。1986年全国锦标赛,我获得女单和混双两枚金牌,当时的奖金是一块金牌4000块,我一下拿到8000块钱,当时朋友们都说:“刘伟成了‘万元户’!”

擂台赛开始以后,虽然有了比赛和奖金,但也不多,打一场球有几百块钱。如果说现在运动员的年薪可以称之为“赚钱养活自己”,那我们当年的擂台赛只是乒乓球刚刚走向市场化的尝试,算是“零花钱”。

我打完1996年奥运会以后选择退役,然后去日本打了3年联赛,代表樱花银行俱乐部。日本联赛的特点是商业气氛非常浓,因为他们没有省队,所以俱乐部比赛就像咱们的全国比赛一样被重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效应、市场开发。以前很多运动员都出国打过联赛,男的还好一点,女的如果嫁到了外国,很有可能会成为海外兵团的一份子,所以乒超联赛办得很及时,留住了很多人。

1999年我回国进入北大读书,2003年毕业留校。因为北大方正想参与2008年奥运会,当年10月和北大合作成立了北大方正俱乐部,2003-2004乒超联赛赛季是跨年度的,所以北大方正正式融入乒超是2005年,我当时是北大体教部的老师,也是俱乐部总经理。

从2005年到现在,我们俱乐部从第3名到第8名都打过,因为世界冠军大腕基本都在各省队,我们只能买二三线运动员,这样的成绩也算不错,至少能够在乒超这个游戏圈里有一席之地。我觉得几乎每年的乒超都能写成一本书,都让我有感动,有收获。

感触最深的应该是2005年李楠代表北大方正打比赛的时候,她作为职业运动员,素质是非常高的。当时李楠在国家队状态不太好,她自己想离队,我告诉她:“乒乓球有了乒超联赛,打乒乓球就像从六七岁开始种地一样,现在到了秋天该收获的季节,起码秋收很丰厚之后,你再卷铺盖走。这不光是为了年薪,也是对你和你家人、教练这些年付出的回报。”

对运动员来讲,十几年专业队的生活,有时候会有很想快点逃离这个环境的想法。其实完全可以把乒乓球从自己的事业变成职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内涵不一样。我跟李楠说,你想打世界冠军,这是事业上的追求,一旦无法完成,就萌生了退役的年头。现在把乒乓球当成一种职业,养家糊口。李楠当时的打球年薪60多万,我当时让李楠自己想:“如果在一个公司上班,你能在什么职位才能值60万?没有。你的价值还是在球台边,赛场边。”那年从李楠来了方正以后,连国家队队员都看得出来,说李楠在国家队训练都没有在北大训练这么尽力,这么自觉,其实这就是职业运动员的素质。

乒超走到今天,乒羽中心每年都要求硬件要不断完善,但是我想,运动员的素质也应该尽快提高,这对整个乒乓球的发展有帮助。其实比赛输很正常,关键看的是队员在场上的精气神儿,各个俱乐部都投入很多,就怕运动员不尽力。我是运动员出身,她们想做什么我都非常清楚。如果按照我的方式来管理,可能对现在个性非常强的运动员来说太严格,但是我认为真正想出成绩,就必须得严格。最起码中国乒乓球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不能丢。但这也是俱乐部管理的一大难点,因为你管的是国家队的队员,俱乐部跟她的利益只有这三个月,感情也只有这三个月,荣辱感和归属感没有那么强。

每年和运动员谈合同是我最痛苦的时刻,现在的运动员大多只看中年薪有多少,没有考虑过自己有多大能力。我认为,要拿高薪,就要保证一个赛季的胜率,但是没有一个人有胆量给自己定死。只是一味追求年薪的递增,而不管自己能创造多少价值,这跟我们那个年代的思想有很大差别。那时候我们几个主力队员一年也就输两三场球,非常稳定。所以我现在谈合同的时候会告诉她们,这个年薪可以,但胜率你要达到我定的标准。

运动员的胜率是对企业的一种回报,我觉得虽然乒超联赛在宣传自己的品牌,也有很多对乒乓球很热爱的企业赞助乒超队伍,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乒乓人我们应该清楚这些企业为中国乒乓球是做出贡献的。我说过自己的希望,希望一定不要让这些企业头脑发热地进来,冷静理性地出去。

企业的投入都是要看到盈利的,方正赞助北大俱乐部,是为了2008年奥运会,奥运会办完了,俱乐部不盈利,他们理所当然就不赞助了。现在每年这些赞助乒超的企业只有付出,回报太少,没有造血功能,也没有长期发展的空间,这是俱乐部发展最难的地方。

像NBA等等国外的俱乐部联赛,起码服装的赞助全部属于俱乐部,咱们乒超全是统一的。很多本应该属于俱乐部的权益没有下放,主场的布置和广告也有很多死要求,俱乐部没法量力而行。各个俱乐部苦不堪言的地方在于:运动员年薪一年比一年高,可以自控的市场开发部分一年比一年少。

这就注定了俱乐部的付出一年比一年多,收入一年比一年少。好在最近乒超联赛的政策让我看到了希望,起码现在运动员的定级是按照胜率来计算的,虽然这里的胜率不光只是乒超成绩,还包括世界大赛,但胜率终于和运动员的工资挂钩了,这是个很大的改革,让我们看到了乒超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一个世界上竞技水平最高的联赛,不是大家一起咬牙熬一两年,而应该是一个长远的规划。明年乒超将会迎来新的政策,这也许会成为非常重要的转折点,现在我们各个俱乐部都在翘首以盼。(陈偲婧根据刘伟谈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