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统计学 统计教学中的案例应用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以下简称统计学),作为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应用专业知识的前提。同时它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其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对于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诸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人都离不开统计学,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应用着统计学。许多国家的教育部门把统计学列为中学生的必修课,足以说明统计学的重要性。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感到统计学这门课程比较难掌握,往往课堂上听得很明白,可是一旦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时,就模棱两可,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究其因,主要是由统计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统计学要常常涉及到数学公式,大量运用数学语言,客观上要求学习者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
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学习文科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个别学生甚至厌恶数学。这样就有可能“恨乌及屋”,对统计学产生反感。
另一方面,统计学作为应用性学科,要求学习者有相关的经济方面的知识、有从事经济工作的经历。而在校学生的相关知识有限,工作经历缺乏,只有极少数学生有短暂打工经历。这就使他们在学习统计学时感到概念抽象不容易理解,方法生硬不能灵活运用。此外,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笔者曾对部分营销专业、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有90%左右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期间,该专业所开课程中,难度最大的学科就是统计学。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并能灵活地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方法,以更好地学习、工作呢?
教学过程中案例的恰当运用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以高职学生为教学对象,说明笔者在教学过程是如何应用案例的。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统计学起码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能:设计调查方案、采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资料、撰写分析报告。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在讲授时,可选择与每个学生有关的、学生非常熟悉的课题作为案例,比如,“在校学生生活消费状况调查”、 “在校学生学习用品需求状况调查”、 “在校学生洗涤用品需求状况调查”、 “在校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在校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等。
以下以“在校学生生活消费状况调查”为例,加以介绍。
第一、统计设计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探讨调查方案的设计问题。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较难掌握的就是调查问卷(或调查表)的设计问题。而调查问卷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调查任务能否圆满完成。所以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设计方案阶段的重点和难点。
调查问卷就是把调查内容以问卷的形式反映出来。每个调查单位都有许许多多的标志,哪些标志是必须被调查、列到调查问卷上的,哪些标志是与调查目的关系不大,可有可无的,这些都必须区分清楚。比如,学生的政治面貌、身高、体重、民族等标志对学生消费支出的数额、构成几乎没有影响,它们就不必被列入调查问卷中;而家庭经济状况、性别等标志则与消费支出有关,则必须被列入调查问卷中。
这样,经过师生共同探讨,设计出如下调查问卷:
在校学生生活消费收支情况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