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莫斌 莫斌:在哲学对话中建构当代中国精神
原标题:在哲学对话中建构当代中国精神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近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以“现代性与中国精神”为主题,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现当代哲学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传统”“中国哲学的精神重构”“中国道路与全球现代性的重建”等议题展开了深度对话。
当代中国的哲学在中西马对话中前行。与会学者高度重视中西马哲学对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中哲、西哲、马哲的理论资源以一种内在方式被激活,并实现对话、交汇和融通,从而推进当下中国哲学研究的前行和发展。大家一致赞同,通过相互承认各自理论的价值,并在各自理论构建和对现实的关照中借重不同的资源,发挥各自的理论优势,从而真正实现卓有成效的哲学对话。
尽管在一些具体观点上存在分歧,但与会学者普遍认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在跨越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时,须立足于当下的中国现实,面对中国问题,克服自身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的局限,进行细致的文本阅读与精确的概念运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以自觉的主体意识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形态。
本届论坛为了有效地推动中西马哲学的对话走向深入,倡导健康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批评风气,专门设计了评论环节,并在评论时间、评论人的学科背景上有充分考虑和精心安排。
与会学者从自己关切的问题出发,针锋相对,会场气氛热烈,成为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
在反思“现代性”中重建中国精神。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重建当代中国精神,需厘清现代性自身的逻辑,在祛魅“现代性”的同时肯定文明进程的多样性。有学者提出,现代性是多元的,现代化不等于西化。经济全球化不意味着文化一元化。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现代化的过程中被“化”掉。还有学者强调,法治的背后有着信念信仰和伦理共识的铺垫与支撑,没有终极关怀与伦理共识,就形成不了一个健康的现代法治社会。
任何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民族,其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是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在中、西、马的对话融通中创建一种具有理论自信的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当代哲学新形态,担负起建构当代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历史重任,从而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正成为中国哲学界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