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向东国企 广东国企改革 广汽集团深足试水
广汽集团有史以来最大、最密集、最高层的一场人事变动,自5月底被媒体集中爆出后,终于在6月的第一个工作日有了明确动向。
6月3日下午,关于这场人事调整的最终名单,在广汽内部高层会议上公布,但相关参会人员却拒绝透露任何信息。直至晚间,广汽官方网站正式发布《广汽集团第三届董事会第20次会议决议公告》(以下简称20次会议公告),就集团高管任免进行了相关说明。
从这份公告中可以看出,调整更多集中在集团层面,而非此前所传言的合资公司以及其他子公司的高管换岗。但消息人士告诉记者,接下来不排除还有新一轮的人事调整。
事实上,幕后重要推手乃是广州市国资委。此前,广州市国资委下属企业,都在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和结构调整,作为广州国资委旗下的头号种子企业,广汽必然承担首要重任。
根据《20次会议公告内容》,董事会聘任冯兴亚为常务副总经理,聘任付守杰、张青松为副总经理,任期与本届董事会董事任期相同;袁仲荣卸任常务副总经理,黄向东、吴松、刘伟、区永坚及陈茂善卸任副总经理。同时组建公司执行委员会,曾庆洪任执行委员会主任。
打破旧有体制
广汽此举,是一次组织机构的重大调整。不仅副总级别大幅减员,各个子公司负责人不再兼任集团副总,加强了集团管理层的决策效率,而非权力分散。
早在去年年底,广东在国企改革方案就率先提出,将按照竞争择优原则选拔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力争“十二五”末,省属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半数以上实现市场化选聘和企业化管理。以后国企新提拔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将全部实行任期制,同时实施契约化、市场化管理。
“这意味着以后国企高管将不再是从原来的体制内产生,也没有任何的行政级别,这些做法,比央企走得更靠前。”彼时,广东的国企方案已经得到分析人士的肯定。
作为广州国企阵营中的重要角色,广汽集团此次新聘任的冯兴亚、付守杰与张青松,均为工商管理硕士。冯与付,有着丰富的合资企业管理经验;付与张,同时又有政府工作背景。此三人,均非广汽集团原有体制内人员。
更为重要的是,张青松于2012年5月起任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也正是广州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派驻至此。与此同时,其还派驻至广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这也印证了此前“广汽集团人事调整体现广州国资委监管新模式”一说。
此前,汽车国企已显露相关迹象,比如,东风与一汽进行全球总经理招聘,董事长将不再兼任总经理一职;以及一汽集团一把手不再兼任子公司职务等,均可视为是央企人事改革的重要尝试。而广汽作为地方国企,在其所属层面,属于先行者。
充分竞争性主体
作为地方国企,广汽通过前几年的排兵布阵,已经走出广东,从华南走向华东、华北,从最初的整车制造,到涵盖研发、乘用车和商用车制造、零部件、商贸服务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汽车集团后,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体系也必须搭建。
一个庞大的机体,必须要有决策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
据广汽内部人士透露,按照流程,集团所做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通常是由集团上报母公司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工业),再由广汽工业上报广州市国资委。这样的方式,在企业壮大过程中,固然有利于风险的降低,但随着企业的成长,加之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在做出巨大贡献的日系品牌遭遇市场压力、新生品牌力量必须强大之时,广汽集团必然要谋求管理变革。
有分析人士称,这正是广州市国资委效仿“新加坡淡马锡国企改革模式”的体现,旨在解决国有企业难于管理、低效率的全球性难题。旗下子公司高管调整名单虽然尚未公布(见整理表格),但无论如何,都将以“决策前移,减少沟通成本”为前提。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背景是,此前,广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改革意见》),从功能定位的角度,把国有企业分为竞争性和准公共性两大类,而广汽所在的汽车行业,正是属于前者。
对竞争性国有企业,广东明确提出,要转变为完全的市场主体,跟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一样,在市场上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同时推动竞争类国有资本的证券化、市场化和公众化,重点强化效益导向及市场主体地位,考核上侧重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