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吸引力法则”】极具吸引力的伪科学
人体确实有生物电流,那么自然而然的也会产生人体磁场。但是,美国加州大学的拉塞尔·A·波尔德瑞克(Russell A. Poldrack)教授表示,首先,脑电波产生的磁场非常微弱,只能在一个严密与外界磁源隔离的房间内,用极其灵敏的超导量子干涉仪(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SQUID)才能测量出来。
另外,还要考虑到平方反比定律的作用,即能量波的辐射强度与能量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如果两个物体大小相同,而一个物体与能量源的距离是另的两倍,它所接收到的能量只是另一个物体接收能量的1/4。10-15特斯拉(tesla,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密度单位,符号为T,1T=1N/Am)的脑磁场不但会在头骨中快速消散,而且会迅速被其他磁源覆盖,更不用说10-5特斯拉(500-600毫高斯)的地磁场了,它会以超出10个量级的强度覆盖脑磁场。
退一步来讲,如果真能靠脑磁场吸引金钱、成功甚至妹子什么的。那么其他的磁源也可以做到,那么朗达·伯恩为什么不去制作一个根据“吸引力法则”来吸引好事好东西的机器呢?再从生物学角度来反驳,脑调节人体生命的基本活动,以及激素水平、含氧量,血压等等,是神经系统的中枢。
脑可以划分成各个不同的区域,全脑的功能是通过各个脑区共同协作而体现的,各个脑区的活跃度以及活跃的方式都会影响脑的功能与其行为(也就是思考、情感等等),而各个脑区某种意义上相互独立而相互协作,脑中存在许多线程并行,把全脑的功能简化成单线程输出的说法是在耍流氓。
然后大脑的脑电当然存在频率,但是各脑区是不同的,否则人们在研究大脑的仪器上插一堆电极干啥?如果频率单一的话,找个电极往身上随便哪里一搭不就好了?假设吸引力法则成立,你这个脑区发射吸引钱的频率,说不定另一个脑区就发射吸引翔的频率。
另外人和人大多是大同小异,但还是存在个体差异,有些甚至是很显著的个体差异,比如说超忆症患者对自己感知的描述就和常人的有所不同。
而且性别年龄身体状态(例如有无发烧)的不同即使是想同一个东西的不同人所发出的频率也会有差别。总的来说就是,脑是很复杂的,思考和脑区的位置有关,和脑区的相互协作有关,和神经递质有关,和你的基因有关,等等等等。
人类的思想灿若星辰,若是每个想法对应一个频率,想法之间的频率是会有多么紧凑,假设“吸引力法则”成立,我就是集中注意力书写或者过马路小心都会吸引力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那还不让人活了?
【物体都有固定的频率,而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会相互吸引。
】
今年端午节我有幸和中科大的电子物理学以及实验物理学的博士——谢明璞先生共餐,我顺便问了他物体有没有固定的振动频率。他回答,第一,物体有振动的固有频率而不是固定的频率,这个固有频率由物体本身所决定的,但是处于做受迫运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不一定是和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吻合。
第二,共振的物体也不会相吸引。共振的英文是sympathy,也有和谐的意思,共振就是指输入物体的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吻合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在那个时候物体振动的振幅(离开物体受力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是最大的。
就像你玩秋千一样。(凑巧的是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也是在解释共振的时候提到了秋千,我想可能是秋千这个物理模型实在是太经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