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中央民族大学 2016中俄能源论坛暨中央民族大学中俄能源研究院成立仪式在京举行

2017-1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nbsp&nbsp&nbsp&nbsp12月2日,2016中俄能源论坛暨中央民族大学中俄能源研究院成立仪式在京举行.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

    12月2日,2016中俄能源论坛暨中央民族大学中俄能源研究院成立仪式在京举行。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商务部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副会长李庆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韩文科,俄罗斯国家杜马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俄罗斯中俄国际经贸关系发展协会主席奥列格·杰米好,俄罗斯能源金融研究院院长弗拉基米尔·费金等中俄双方代表出席论坛并致辞,此外,还共同为中央民族大学中俄能源研究院揭牌,见证了研究院的成立。

    黄泰岩校长在致辞中阐述了中俄能源研究院的办院宗旨,即与兄弟单位一起,助力中俄加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务实合作,服务于中俄两国政府能源战略决策和能源政策制定,能源企业合作与发展,能源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能源高新技术与装备产业化交流与研究,为中俄两国乃至全球能源产业发展与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此外,黄泰岩还表示,将利用中央民族大学在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优势,助力中俄能源务实合作。

    李庆文副会长在致辞中传达了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对中俄能源研究院的殷切希望,并表示研究院的成立将推动中俄能源战略进一步向扎实具体实施迈进。

    随后,奥列格·杰米好宣读了俄罗斯能源部的贺信,对中俄能源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期望中俄能源研究院在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能源研究院的同时,为中俄能源合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韩文科表示,中俄在水电、煤炭、油气等资源开发领域和能源产能合作方面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深化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资源和能源产能合作,需要对合作理念、企业走出去方式、合作模式等作进一步的调整。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合作的理念和模式更加适应世情区情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趋势。

    韩文科认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以及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既要依赖以政府为主导的合作为平台,也要注重发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自主作用。要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即政府间热,民众间冷;政府间热,企业间冷的情况。

同时,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理念,对传统能源项目加大创新力度和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监管;对清洁能源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项目,尽可能地考虑本地制造能力提升和本地资源利用等。

在具体项目上,建立与相关利益方及当地民众和沟通和谐相处的渠道和机制。要避免仅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的行为;避免仅与地方当局沟通,打通关节,忽视与地方民众沟通,忽视地方民众关切和利益的行为。

    弗拉基米尔·费金院长在演讲中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表示看好,也表达了对中俄能源研究院的期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认为,中俄之间能源合作潜力和空间巨大,双方的合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油气贸易领域,合作的空间和方式还有待继续拓展和深化。

    黄晓勇建议,第一,应该鼓励中俄企业共同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加大与中国企业在油气等资源勘探开发领域的合作,有利于扩大对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资源的开发,也将大大有助于提升俄罗斯能源企业的资金与技术保障,从而稳定和扩大俄罗斯的油气产量;第二,加强两国在能源技术、服务和装备领域更加富有成果的合作。

加强两国能源装备和油田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有助于降低俄罗斯油气开采成本,稳定油气产量,实现中国设备制造和油气服务与俄罗斯企业的产能合作;第三,推进俄罗斯与东北亚地区的管道建设。

推进俄罗斯与整个东北亚地区之间油气管网的建设,将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俄罗斯油气出口市场,提升俄罗斯在亚洲油气出口市场的份额。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也在演讲中谈到其对能源领域的三点思考:一是中国的能源结构有待改善;二是石化领域的能源安全尤为重要;三是化学工业是新能源的重要支撑。

    傅向升认为,新能源的发展,无论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未来的氢能,都离不开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为其配套,太阳能的光电转换介质、太阳能背板的绝缘膜、风电的叶片材料及其粘合材料都是化学品和化工新型材料,生物质能、燃料电池以及未来氢能的储存都需要化工新型功能材料。

所以,石化行业在不断提升油气保障能力、大力发展清洁替代能源、非粮燃料乙醇、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的同时,还要加大化工新型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创新与产业化,为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华能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赵勇在演讲中表示,首先希望加强先进技术研发和应用合作,在前沿可再生能源技术、清洁煤电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领域实现资源和经验共享,共同提高能源科技创新水平。

其次,推动海外市场拓展合作。希望联合俄罗斯相关能源企业,利用“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两大战略对接的机遇,积极寻求在中国、俄罗斯以及第三方市场投资开发合作,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利用各自独特资源,有效应对风险,实现互利共赢。最后,在智库建设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最后,解树江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众人拾材火焰高,相信在各界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中俄能源研究院定能走得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