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光朱枫 英雄朱枫 柔情朱枫
在山东画报出版社刊出的《老照片》里,临刑前的朱枫从容淡定,看不出丝毫恐惧和慌乱……正如她定格在这张照片里的不凡气度,朱枫是一名英雄,甚至连杀害她的人都向她表达了敬意。 据记载,台湾“国防部”保密局负责抓人的谷正文少将于上世纪90年代向社会公开了一份绝密资料,其中有关的一份“内部工作总结”提及朱枫时充满敬意:“(朱谌之)于被捕瞬间吞金企图自杀,证明其对应付事变,早作准备;(朱谌之)此种维护重要工作、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之纪律与精神,诚有可取法之处。
”并称朱枫“党性坚强、学能优良”。 国民党“保密局”在完成了杀人任务后,竟对视为死敌的对手表示钦佩,而且将此种“纪律与精神,诚有可取法之处”写进了“内部工作总结”,用以对部属的“训导”,可见朱枫在生死关头的英勇表现,让杀害她的刽子手们也不得不为之叹服。
从安守闺房到投身革命 为革命变卖祖母留下的3克拉钻戒 字体清秀,作画清雅,熟谙诗词……如果不是生在动荡年代,朱枫也许会是安守闺房的才女,但命运终究把她卷入时代风云之中。
在宁波女子师范学堂读书时,朱枫曾在同学陈修良的带领下走上街头示威,参加“五卅运动”引发的学潮。陈修良曾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任女市委书记。
70多年后,已90岁高龄的陈修良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感慨万千:“其时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位多愁善感的名门闺秀,后来会成为自己的战友,而且以轰动台湾的悲壮捐躯结束其革命者的一生。” 真正让朱枫走上革命道路的是她的第二任丈夫朱晓光。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朱晓光“鼓动”下,朱枫走上街头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朱晓光曾著文回忆:“最使我感动的是守寡多年、支撑一个旧式大家庭的舅母,竟也毅然挺身而出,抛弃古书画诗词生活,奔向抗战,毫无顾虑地参加各项行动。
” 1938年夏天,浙江镇海沦陷前,朱枫跟着朱晓光奔赴武汉避难,结识革命工作者、武汉新知书店(1948年与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在香港合并为三联书店,延续至今)创始人徐雪寒。
1990年,徐雪寒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她(朱枫)用变卖家产所得,对新知书店投了一笔数目较大的资金。说投资,是句门面话,实质上是对党的出版事业的无偿捐献。” 从此,朱枫留在新知书店工作,参加革命活动。
后来朱枫又到皖南新四军随军书店工作,1940年为给书店购买纸张,朱枫变卖了祖母留下的一枚3克拉钻戒,换得3200元。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朱枫后来又跟随书店辗转浙江、香港、桂林等地进行革命活动。
出色的女特工 很多情报在麻将桌、饭局上传递 1945年朱枫由徐雪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华中局在上海的贸易和情报部门,成为中共地下工作者。经过锻炼,朱枫逐渐成长为拥有丰富斗争经验的红色女谍。
她的外甥女顾倬云回忆,1944年朱枫曾被日本沪西宪兵队逮捕刑讯拷问,“经多方营救出来后,姨妈仍会买时装,烫好头发,掩护身份,解除敌伪怀疑。”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委秘书长的刘人寿在多篇文章里都提到朱枫,“朱枫当时为地下党做经济工作的事,因为公司业务和情报关系,她与商界、政界人物都有接触。
”其中一个关系是朱枫在国民党中统工作的妹夫,“很多情报都是麻将桌、饭局上传递的。” 1948年秋天,随着国民党政府的加速崩溃,香港成为重要地下斗争战场。
当年深秋,朱枫被派赴香港,表面是香港合众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员,实则从事财经和秘密交通工作。“当时母亲月薪400元,主要工作是陪伴聚集在香港的民主党派和文艺界知名人士回归大陆。
”曾跟随母亲一起在香港居住过的朱明回忆。 领命潜伏台湾 在吴石与蔡孝乾间传递大量军事情报 1949年,在朱枫准备回上海与家人团聚之际,接到潜伏台湾的任务。此前,朱枫前夫陈绶卿的小女儿陈莲芳同丈夫王昌诚去了台湾,王昌诚当时是台湾“国防部保密局警务处电讯管理处处长。
”1949年6月,陈莲芳写信给朱枫说刚生了孩子,请她去台北家里小住,这成为朱枫去台湾的最直接理由。 1949年11月25日清晨,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天星码头,合众公司的几名同事为朱枫送行,朱枫站在常年往返于香港和上海的英国轮船上与朋友们挥手告别。
“她微笑着,有点儿激动,我们都以为这是因为她即将与家人团聚,却没看懂她心底的感情。
”一名友人多年后回忆。 两天后,轮船停靠在台湾基隆港。几天后,朱枫以洽谈生意的名义与中共台湾地下党最高领导人、台湾省工委会书记蔡孝乾取得联系。从1949年12月初起,每周六都有一个自称“陈太太”的女子进入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陆军中将吴石的官邸。
周日,“陈太太”又会去往蔡孝乾的住处。 多年以后,台湾“国防部保密局”披露的资料显示,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来往中,大量情报经“陈太太”传送出去,包括台湾空军各大队番号、驻地、飞机种类、架数,炮兵团、战车团的数量,装备大炮、坦克数量以及官兵人数、长官名册、枪械表和防区的军事态势图等。
“陈太太”就是朱枫,此时她在台湾用名朱谌之。 被捕时与解放区近在咫尺 二两多重的金子她混热水吞下 40多天后,朱枫完成任务并得到指示:“速回。
”1950年1月14日,在写给朋友的最后一封信中,朱枫称已做好离台返沪的准备:“约有一周至旬日可留,望顺告小女及晓妹,多年不见想念弥殷,得此可增快慰也。
” 但是蔡孝乾的叛变阻断了朱枫回家路。据台湾“国防部保密局”记述,1949年10月31日“保密局”逮捕了陈泽民,根据其供词,于次年1月逮捕蔡孝乾。蔡孝乾一周内即叛变,400多名中共党员被捕,包括朱枫,“国防部参谋次长”陆军中将吴石,吴石的副官“东南长官公署总务处交际科长”聂曦上校,“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将,这就是当年台媒报道中的“轰动台湾间谍案四要角”。
蔡孝乾叛变的消息传出后,吴石派军用飞机将朱枫送到浙江舟山定海。但当时定海仍在国民党控制下,在朱枫准备搭船去上海时,定海的国民党守军接到通知逮捕了朱枫。定海最东边的沈家门是朱枫的被捕地,这里与解放区近在咫尺。
阔别多年的故乡就在对岸,烟波浩茫,让她望眼欲穿却再也回不去…… 除了公布于世的老照片,还有一张保留至今的胃部X光片见证了朱枫被捕后的英勇。1950年2月26日,关押在看守所的朱枫把贴身的金锁片和所穿的海勃龙大衣肩衬里的金手镯咬碎,二两多重的金子,混热水吞下。
第二天陷入昏迷,被飞机送往台北医院救治。四件金饰残片在朱枫胃里留了两天,最后被医生们以泻药排出。 此案终结后,台湾“国防部保密局”在一份《综合检讨》中提及朱枫时充满敬意:“(朱谌之)此种维护重要工作、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之纪律与精神,诚有可取法之处。
”审理此案的国民党少将谷正文后来曾留下一篇《吴石等叛乱案》,称朱枫“党性坚强、学能优良”。
2005年10月,在朱枫的出生地宁波镇海举行了一个悼念活动――― 纪念朱枫烈士诞辰一百周年。中共早期情报系统领导人李克农之子李力,罗青长之子罗援出席了活动。受父亲罗青长委托,罗援在会上发言称:“朱枫烈士接受党的指示到台湾,为统一祖国做了艰苦的工作……” 一张老照片开启尘封60年的历史。
透过老照片,最先撞击我们眼球的是马场町刑场的惨烈和朱枫的刚烈。进而穿越云谲波诡的时光幻影,去想象当时的动荡与惊险……如果就此止步,我们只能寻找到英雄朱枫――― 没有悲喜哀欢,没有儿女情长,近乎完美的一个形象。
也许,朱枫的另一面将被岁月冲淡,直至从人们记忆里消失。其实,英雄不仅仅是一个传说,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
在英雄朱枫之外,还有才女朱枫、情人朱枫、母亲朱枫…… 出身豪门的才女“朱四小姐” 其父是渔业公会会长,其师是蒋介石家谱撰写人沙孟海 朱枫是出身豪门的千金小姐。现在,在浙江宁波镇海中学的操场旁还有一栋精雅别致的小楼,它曾属于朱家花园,是朱枫的闺楼。
朱家花园曾是一座完全按照归有光的“项脊轩”建造的豪宅,名震镇海。花园的主人是朱枫的父亲朱云水,他曾任镇海渔业公会会长。朱枫原名朱贻荫,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人称“朱四小姐”。
至今,浙江省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幅小楷册页《前赤壁赋》,字体遒劲清丽,出自朱枫的手迹,由朱枫的老师沙孟海捐赠。沙孟海是蒋介石家谱的撰写人,1947年成为“国府秘书”。
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前曾搜寻沙孟海而不得。半个多世纪后,耄耋之年的沙孟海在一篇纪念文章里怀念朱枫:“一位幽静的姑娘写出一手端秀的小楷,我极口称赞她,她也更加努力。” 沙孟海回忆,当时朱枫自觉原名“贻荫”字面平凡,求他改名。
沙孟海为她取名“谌之”,有永远光明磊落之意。195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和1983年国家民政部两度为她颁发《革命烈士证书》,所书名字都是“朱谌之”。 “学写兰花”的寡居生活 首次婚姻选择的伴侣比自己大十余岁,还是当继室 《朱枫传》的作者冯亦同告诉记者,1927年春天朱枫远嫁沈阳,开始了第一段婚姻。
但22岁的朱枫选择的郎君是比自己大十余岁的同乡陈绶卿,而且是给对方当继室。
这位才貌出众的大家闺秀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朱枫传》披露,当年曾有算命先生向朱枫家人预言,朱枫命相犯冲,只有嫁于一名大龄男子做填房才能确保平安。朱枫与陈绶卿所生女儿朱晓枫则向记者解释:“母亲年轻时身体不太好,她以为自己不能生育,因此才情愿走进一个有孩子的人家。
何况我父亲当时是奉天兵工厂的工程师,国学也不错,懂书法、能绘画,和她有共同的语言和爱好,自然能走到一起。” 生下女儿朱晓枫(原名陈沈珍)后,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陈绶卿带着一家人回到浙江镇海。
回乡不久,陈绶卿接到兵工署的聘书,就在要动身赴任之时因霍乱去世,不到30岁的朱枫开始寡居。 1937年,寡居的朱枫到杭州看望老师沙孟海及师母。
沙孟海后来回忆这次见面:“(朱枫)精神憔悴,自己说百无聊赖,只有天天学写兰花,消遣光阴。” 舅母与外甥的爱情 她已深深体验着“真实的爱”与“伟大的感情” 一个男人的出现,让朱枫重新收获爱情。这个人就是她前夫陈绶卿的外甥朱晓光,曾经称呼她为舅母,后来成为她的第二任丈夫。
在旧式大家庭中长大的朱枫怎会有勇气作出这种选择?冯亦同在《朱枫传》中分析,朱枫与朱晓光在革命工作中患难与共的经历促成了这段姻缘。
“‘八?一三淞沪会战’后,朱枫走出家门与朱晓光一起投入到救亡宣传活动中,随着思想与行动上的解放,她的情感世界出现了复杂而微妙的变化……终于,在志同道合与同仇敌忾之外,一种久违了的朦胧的爱意也在她胸中萌动、滋生了……” 因为工作需要,朱枫与朱晓光聚少离多,但两个人多有情书往来,字里行间流露出细腻真挚的情感。
1949年5月,身在香港的朱枫给朱晓光写信表达思念之情:“我常常想起霞浦路吃茹粥,五岱洋种菜挑粪,嘉陵江畔月黑风高的晚上,你从安乐旧木桥边候我,在集中营探访时的感觉和宪兵队出来后你对我的感情……是那样温情的……” 朱晓光回信:“我们的后半生该有了快乐。
” 1949年11月4日,在写给朱晓光的信中,朱枫的这种思念之情更加强烈:“今日有许多信从上海邮来,可是没有寄给我的,好不怅怅。
我知道你一定以为我也许走了。就不必再写了。好吧,就在心里想念着,想念着,想念着,一直想到再见的时候,会更增加愉快的!
” 其中有一次,朱枫将情书写在照片的背面。照片里的朱枫身着旗袍、微笑着坐在阳台上,她在背面上写道:“她已深深体验着‘真实的爱’与‘伟大的感情’,从此,将永远快乐而健康!” 1949年10月,朱枫给丈夫写信:“我常想念你们,只要脑子一有空,无论在船上、车里,或在夜深人静时,都念念不已……我彻底体验到‘人非木石’这句话的真义。
” 但不久她接到了去台湾执行潜伏的任务,动身之前,她以“兄”的口吻写信向朱晓光告别:“兄尚须去菊处小住,须两月方与妹聚首……个人的事暂勿放在心上。
” 朱明告诉记者,朱枫牺牲后朱晓光又娶了一任妻子。但2000年朱晓光临终前留下遗言,要与朱枫合葬。现在,朱晓光的骨灰埋在明孝陵宝顶山上的一棵树下,那里也是朱枫的衣冠冢。
那件熟悉的小花旗袍 临行前在船头上同母亲挥手,没想到成为永别 朱枫的女儿朱晓枫是退休军医,目前与老伴居于南京。她记忆力已有些衰退,采访中她数度询问记者姓名,每次记者回答不久,她又会忘记,然后重新问起……尽管如此,回忆2001年首次看到朱枫临刑前的老照片时,她说在与母亲分离半个多世纪后,一眼就认出了那件旗袍,“那件小花旗袍还是她在家里常穿的,但她明显消瘦了……” 朱晓枫与母亲的最后一面是1946年夏天在吴淞口码头。
那一天,母亲送她去淮阴解放区读军医大学,担心她在解放区受苦,母亲临别之际还塞给她一块金锁片,让她需要的时候就掐下来一点换钱,以备急用。朱晓枫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我站在一艘很小的船头上,跟母亲挥手,特别开心,没想到这会成为永别。
” 在这次分别之前,朱晓枫度过了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三个月。“那三个月我跟母亲团聚在一起,她在一家纱布公司主管财务,每天中午我都去公司找她一起吃饭。
”当时朱晓枫16岁,但那是她记忆中第一次与母亲如此长时间的团聚,她此前的时光大半是在浙江龙岩的台湾抗日团体“台湾义勇队少年团”读书。 1951年,已分配到南京军区卫生部工作的她接到母亲遇难的确切消息,自此改名朱晓枫,表达对母亲的纪念。
让儿子喊自己“外婆”的妈妈 朱明只与母亲共同生活3年多 2011年3月26日上午,记者拨通朱明的电话时,他正在整理有关母亲的资料。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本有关母亲的著作,包括一本3万字的《朱枫传略》、一本11万字的《朱枫纪念文集》、一本34万字的《祭母十六文》。” 1938年,朱明出生于湖南常德,从小被寄养在朱枫前夫的女儿陈宜家中。
朱明只与母亲共同生活3年多,而且朱枫一直让他喊自己“外婆”。这让幼年时的朱明感到疑惑,因为“外婆”对他的疼爱明显多于陈宜家中的其他孩子。“她每次来家都想和我睡一起,但我不喜欢席梦思床,她每次都等我睡着了,再把我抱到自己床上。
” 1948年夏天,朱枫带着朱明去香港从事地下工作时,在船上告诉朱明,自己是他的妈妈,而不是他的外婆。“现在回想,母亲让我喊她外婆既是为保护我,也是为掩护她自己。但是,我跟她相处的大部分日子里,确实把她当外婆看待。
” 朱明至今记得在香港与母亲一起度过的时光。“我们住在九龙弥敦大道,那是一间挨着厨房的小房间,母亲布置得很精致,经常有她的朋友来做客。” 1949年,去台湾执行潜伏任务前,朱枫托人将朱明送回老家。临别之际朱枫哄他:“回去要听爸爸话,我很快就会回去。” (冯亦同、徐宗懋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