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青钟汉良 叶茂青、叶悦:两个钟表修理师傅的坚守与传承

2017-1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提示:     在罗村旧墟提起"兴记",老一辈的街坊都耳熟能详,因其以诚信经营.维修技术精湛而赢得良好口碑."兴记钟表店"成立于1989

核心提示:     在罗村旧墟提起“兴记”,老一辈的街坊都耳熟能详,因其以诚信经营、维修技术精湛而赢得良好口碑。“兴记钟表店”成立于1989年,由兴叔夫妻一手经营。

那时的罗村以城中路一带为主要中心区,还没出现罗湖市场,更没有罗湖北区。“兴记钟表店”就开在这繁华地带。     现在兴叔夫妻已经退休,而兴叔的师傅叶茂青带着儿子叶悦还在坚守着。

    晚上7点半来到“兴记”时,叶茂青一家人在“偷空”吃晚饭。说“偷空”是因为在吃饭的时候时不时有客人过来,于是就得放下碗筷招呼一下。本以为现在用手表的人少了,坏掉会拿了修的人就更少,所以每天顶多也就三五个人过来而已。

没想到这个时候还会有这么多客人。“这种情况很正常,我们都习惯了。”叶氏父子一边帮客人修理手表一边告诉记者。 花甲老人宝刀未老     叶茂青今年刚过花甲之年,说起自己入行时的情形,叶老师傅打开了话匣子。

    叶老师傅78年入行,那时手表完全是奢侈品。

那时候结婚“四大件”,即传说中的“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手表。“以前老的上海表,全国统一价125块。而像广州、羊城等稍逊点的也要120块钱。那时候一个工程师的工资才30块钱,公社书记工资76块钱,要买这么一块手表都得不吃不喝几个月才行。

而且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像那时候我们村里就两个指标。”     据叶老师傅介绍,以前店里的客人很多,每天基本上都忙不完,有时候晚上还要加班到一两点钟。

因为钟表维修本身就是一门很精细的手工活,讲究脑、眼、手的配合,一点小毛病就要花一个多小时甚至几个小时来处理。“要把钟表拆开全部检查一遍,擦洗,有零件的就换,没有零件的就得自己加工。

”维修的内容多是给手表上油以及防水处理,像有的人手表进水了一时没空处理就放着,然后生锈了,圩日的时候就会拿来。绝大多数是石英表比较多,占六七成,换电子、进了水换线路板等。

    按道理那时候手表属于奢侈品,少数人才有,每天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过来?叶老师傅告诉我,一个镇有几万人,几万人里面有几千个人有手表,每个人每天就算给手表上一次油,一天就排满了。

罗村二五八赶圩,很多人都会过来。另外,钟表维修行业靠的是口碑,会这个技术的比较少,手艺精的就更少。叶老师傅以前在大沥,现在还会有一些大沥、黄岐、盐步的老朋友拿表过来。     以前没有店面,就一张小桌子,一个摊子走天下。

后来叶老师傅的徒弟兴叔创了“兴记”,在罗村打出了名号。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是最热闹的时候,98年之后科技普及,开始衰退;2000年后手机普及,衰退得就更厉害。

兴叔因为常年辛劳,身体不好退休了。如今叶老师傅宝刀未老,还在“兴记”帮忙。不过大部分的活都已经交给了儿子叶悦。 而立青年子承父业     叶悦今年才过而立之年,从事钟表维修却已经有15年。

“入行是96年的时候,那时我才15周岁。不过真正接触其实更早。”     叶悦回忆道:“93年的时候,我还在上学,那时候我过来找我表弟玩(兴叔的儿子),就看见我姨丈(兴叔)趴在那桌子上修手表,一整天基本都没离开。

桌子上的台灯一整天都亮着。”     叶悦从小耳濡目染,对手表情有独钟。

“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我爸爸就给我买了一块日本的双狮表,4百多。”那时候的手表绝大多数是机械表,上发条。沿海地带有的人有些澳门、香港的亲戚,回来的时候就会带自动表。

那时候这是非常新潮的东西,比上海表更贵。     儿时的事情恍如昨日。“我表弟他也会修的,小学时他已经开始分担一些,修理钟,其实也是比较简单的,拆开、清洗。

一个大盆子,里面装满油,旁边就是一堆的大钟。”叶老师傅有7、8个徒弟,感兴趣的小孩就更多,现在还在做的就只有一两个。叶悦入行后一直坚持至今。小时候是因为新鲜或者帮忙,现在却是真的喜欢这行。“当时有问我表弟想做什么行业,他大学毕业后就不想回来做了。

做这个行业,我是因为爱好,对机械比较有感觉,自己也有收藏各种旧表。一开始修只是为了赚钱,越到后来发现名贵的表越来越贵,做工也越来越细,自己是真的很喜欢这行。

”     后来钟表维修行业受冲击衰退,最难熬的是2000到2005年期间,很多人都转行了。叶老师傅告诉记者,广州的李占记是一家老字号,现在也青黄不接。“我后来还带我表哥入行,也是在前几年难熬的时候放弃了。

”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少,技术精的更少。“现在不少维修钟表的摊点其实都不怎么专业,只会拆、装,换个电子什么的。

”另外也很少人想学钟表维修,老手艺面临失传。“钟表维修行业易懂难精,基本功很重要,怎么拆、怎么装,钟表的原理是怎么样的,先学拆钟,再学拆表。从哪里拆,零件怎么坏,车轴断了怎么处理,没有零件怎么办。

”叶悦感慨,“现在的人生活太好了,没耐心做这样的活。一方面,技术要求高。聪明一点的,把所有环节都熟悉掌握至少也要两年,而且单会修表没用,你还要了解表。随便拿块手表给你,你要知道这是什么牌子的,哪个国家产的,市场定位是什么等等。

另外一方面,工作累,一坐基本就是一天,最少15个小时,从早上7点多做下来,用广东话讲就是‘闷得抽筋’。再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块手表放你手里,你得知道它是哪里有问题。

”     叶悦现在每天依然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坚守着“兴记”。“ 这个店看上去很不起眼,可是有很多老顾客都会拿一些名表过来修,像帝舵、瑞士。瑞士三四类的手表在百花那边售价3千多到6千多这个档,这是目前店里修得比较多的。

”       谈起行业的衰退,叶老师傅及叶悦虽然有些无奈,但是依然乐观。叶悦告诉记者,现在的形势比前几年好一些,因为戴手表的人不会随便花个几十块买个一般的手表。

戴手表和看时间是两回事。现在戴手表更多的是一种身份象征,戴手表的人是越来越少,但是戴的手表档次却越来越高,做工也越来越细致。“这些都要求更高的技术,但是手表还存在,钟表修理行业就不会消失。” 文/记者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