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艳论文 翻译美学导论(第2版)(中译翻译文库 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
《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第二版)出版前言 本位本分本色--《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序 怎样学习和研究翻译美学(2011) 修订版前言(2005) 原版自序(1994)
第一章 翻译的科学性 1.0 概述 1.1 翻译的科学性:翻译学是经验科学 1.1.1 翻译科学性的基础:双语所指的基本同 1.2 意义的复杂性和意义转换的科学性 1.2.1 意义的多维性 1.2.2 概念意义(C0nceptual Meaning)及其模糊性(Fuzziness) 1.
2.3 语境意义(c0ntextual Meaning)及其延伸性(Exte ibility) 1.2.4 功能意义(Functi0nal Meaning)及其多样性(Dive ificati0n) 1.
2.5 意义的结构层级 1.2.6 功能调节意义表现的形式 1.2.7 翻译学对待意义与形式的科学态度 1.3 翻译思维形态的科学性 1.3.1 翻译思维的科学性之一:翻译分析必须重概念、判断与推理 1.3.2 翻译思维的科学性之二:语言表达必须灵活切意 1.4 翻译理论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第二章 翻译的艺术性 2.0概述 2.1 语言艺术的一般特征 2.1.1 语言艺术的无限性 2.1.2 语言艺术的多样性 2.1.3 语言艺术的时尚性 2.2 翻译艺术的一般特征 2.2.1 普遍性 2.2.2 依附性 2.2.2.1 形式限制 2.2.2.2 语义限制 2.2.2.3 语法限制 2.2.2.4 风格限制 2.2.2.5 文化限制 2.2.3 原创性:实现代偿性变通 2.3 结语
第三章 译学的美学渊源 3.0概述 3.1 西方译论发展概略 3.1.1 古典译论期 3.1.2 古代译论期 3.1.3 近代译论期 3.1.4 现代译论期 3.2 西方译论发展的特点 3.3 美学对中国译论的特殊意义 3.
4 “文质相称”与“圆满调和”:文与质的统一调和论是中国传统译论的主流 3.5 中国传统译论中几个重要的美学命题 3.5.1 “信达雅”的美学内涵 3.5.2 “神”与“形”,“神似”与“形似” 3.5.3 “化境”的美学内涵 3.6 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方法论
第四章 翻译的审美客体 4.0概述 4.1 翻译审美客体的属性 4.2 翻译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 4.3 论翻译的语言审美(一):形式系统--审美符号解码 4.3.1 语音层审美信息 4.3.2 文字层审美信息 4.
3.2.1 文字形体审美信息 4.3.2.2 文字形、青结合的审美信息 4.3.3 词语层审美信息 4.3.3.1 概述 4.3.3.2 原语语词中的审美信息 4.3.4 句、段中的审美信息 4.4 论翻译的语言审美(二):非形式系统--审美模糊集 4.4.1 “情”与“志” 4.4.2 “意”与“象” 4.4.3 超文本意蕴的审美:捕捉言外之意 4.5 结语:翻译语言审美的普遍性
第五章 翻译的审美主体 5.0 概述 5.1 翻译审美主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受制于审美客体 5.1.1 受制于原语形式美可译性限度 5.1.2 受制于原语非形式美可译性限度 5.1.3 受制于双语的文化差异 5.
1.4 受制于艺术鉴赏的时空差 5.2 翻译审美主体的基本属性之二:翻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5.2.1 “情”(Aesthetic Feeling) 5.2.1.1 “情”与翻译关感的间接性 5.
2.1.2 “情”与翻译美感的个性化 5.2.2 “知”(Knowledge) 5.2.3 “才”(Capability) 5.2.3.1 语言分析能力 5.2.3.2 审美判断能力 5.2.3.3 语文表述和修辞能力 5.2.4 “志”(Tenacity) 5.3 结语
第六章 翻译的语言审美价值论 6.0 概述 6.1 语言美价值尺度的多维观照 6.1.1 语言美具有高度和悦的视听感性 6.1.2 语言美具有适体精当的结构形态 6.1.3 语言美具有明确精到的意涵容载 6.1.4 语言美具有深刻感人的情感含蕴 6.1.5 语言美具有生动鲜活的意象寄寓 6.1.6 语言美具有鲜明独特的文化着色 6.2 翻译语言审美的特殊性问题 6.3 结语
第七章 翻译审美意识系统探讨 7.0 概述 7.1 翻译审美心理结构的运作过程 7.2 翻译审美的认知图式 7.3 翻译中的想象 7.3.1 想象有助于翻译中对所指的准确认定和表述 7.3.2 想象有助于意义校正和完形 7.
3.3 想象有助于把握文艺作品的形象性、意境和意象 7.4 翻译中审美再现的一般规律 7.4.1 理解(C0mprehe i0n) 7.4.2 转化(Tra f0rmati0n) 7.
4.3 加工(Impr0vement) 7.4.4 翻译审美再现(Representati0n)初论 7.4.5 翻译审美再现的基本要求 7.5 翻译审美的移情论 7.5.1 翻译中的移情障碍 7.5.1.1 时空障碍 7.5.1.2 文化障碍 7.5.1.3 心理障碍 7.5.1.4 语言障碍 7.5.2 结语:翻译审美移情要点
第八章 翻译审美表现的基础层级 8.0 概述 8.1 翻译基础层级的审美原则 8.1.1 达意(Expressiveness) 8.1.2 约定(Acceptability) 8.1.2.1 时尚性 8.1.2.2 适应性 8.1.2.3 专业性 8.2 结语
第九章 翻译艺术创造的综合层级:文学翻译问题 9.0 概述 9.1 文学美和文学翻译的一般特点 9.1.1 文学美是一个层级结构 9.1.2 文学美的外在形式:文学美的自然感性 9.1.3 文学美的内在形式:文学美的形式感性 9.
1.4 文学美的综合形式:文学美的象征感性 9.1.5 文学美结构中的风格问题 9.1.6 文学美小结 9.2 文学翻译的审美剖析 9.3 文学翻译审美的特征 9.3.1 “畅与物游”:翻译审美必须整个心理结构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 9.
3.2 “视野融合”:翻译审美必须用想象校正对原文的理解 9.3.3 “感同身受”:翻译审美必须与作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9.4 文学翻译的审美图式 9.5 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问题 9.6 结语
第十章 翻译审美理想和审美再现问题 10.0 概述 10.1 翻译审美再现的类型 10.2 模仿(Imitati0n) 10.2.1 以原语为依据的模仿:非代偿式转换 10.2.2 以译语为依据的模仿:部分代偿式转换(1) 10.
2.3 动态模仿:部分代偿式转换(2) 10.3 重建(Recast)或改写(Rewrite):代偿式转换 10.4 翻译审美理想中相对相融的审美原则 10.4.1 “虚”与“实” 10.4.2 “隐”与“显” 10.4.3 “放”与“收” 10.5 各类功能文体的一般审美标准 10.6 结语
第十一章 西方美学:他山之石,可以治玉 11.0 概述 11.1 针对性与相关性 11.1.1 情、情感 11.1.2 感觉与感知 11.1.3 直觉与理性直觉 11.1.4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11.1.5 关于模仿与原创 11.2 结语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