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慎陵园 揭秘红军时期白雀园大肃反 许继慎被张国焘错杀
昆仑军事核心提示:徐向前还回忆说: “他们把一些人抓起来,逼、供、信,宣称许继慎组织了反革命集团,要利用南下带上部队投降蒋介石;所谓在英山活捉的敌团长张汉全,亦被许继慎放走;曾中生包庇他,所以才被撤职。
张国焘与许继慎相识在大革命时期。当时张国焘是中共中央领导人,许继慎是黄埔军校的学生。据张国焘说,许继慎在当时曾受过他很多熏陶。南昌起义前,许继慎在讨伐夏斗寅的战斗中负了重伤,正在九江。当时负责中央疏散工作的张国焘、周恩来认为,许继慎等重伤人员不能参加南昌起义,决定让许继慎去上海疗养。当张国焘受罗明纳兹的派遣前往南昌时,途经九江,见到许继慎,要他往上海去医治。那时,张国焘对许继慎的印象是: “一个才华毕露的军人,爱谈政治。”张国焘: 《我的回忆》(第3册),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年版,第62页。
张国焘与许继慎之间关系的紧张,始于张国焘赴鄂豫皖根据地之后。张国焘回忆说: 他到鄂豫边苏区不几日,便去皖西苏区考察了一番。当他到达皖西根据地首府金家寨时,许继慎曾派政治部主任到金家寨来见他,并转达许继慎的三点意见: 其一是许继慎不满沈泽民;其二是许继慎不满旷继勋的领导;其三是许继慎有取旷而代之的野心。张国焘写道: “我再三问明黄同志(即许继慎部之政治部主任——引者注),知道这些话确系许继盛要他讲的之后,颇为生气。我觉得许继盛充分表现了军阀主义的倾向,非予以纠正不可。”③张国焘: 《我的回忆》(第3册),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年版,第60、62—68页。引文中的许继盛即许继慎。
张国焘所说的许继慎让人代为传话一事,是否属实还尚待研究,但至少说明张国焘此时开始对许继慎加以注意了。这一注意不要紧,他发现许继慎的确有不少问题: 在皖西金家寨地区“没有赤白区的明显对立,离金家寨愈远,苏维埃的色彩愈淡。
据当地同志告诉我,这是许师长的‘德政’”;“在六安境内,许师长只赞成打击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打土豪的范围也就缩小了”。
“许继盛不重视政治工作,并说军政治委员余笃三能力薄弱,其他各级政工人员,又多为后进”。“许继盛的声望有时高出于党和苏维埃之上。当我们在独山一带发动当地农民起来分土地,组织苏维埃的时候,地主与富农常出入于许师长之门,许有时也公然袒护他们”。
③张国焘对许继慎有如此印象,在当时“左”倾错误路线的统治下,显然对许继慎是非常不利的。
如前所述,在张国焘到鄂豫皖之前,这里已有肃反扩大化现象。中央分局成立后,不仅对这种错误予以认可,而且使得肃反扩大化进一步发展。
“东进南下之争”事件发生后,张国焘视之为对他威权的一种冒犯,而红四军召开的鸡鸣河会议和这次会议形成的申明书,更使张国焘无法容忍。在张国焘看来,他这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军委会主席的意见,在红四军军内居然不能得到尊重,那么他将怎样在鄂豫皖根据地开展领导工作,怎样树立起党的领导的威信?况且,红四军对“东出潜太、威逼安庆、威吓南京”的任务可以不执行,那么今后张国焘及至中央分局的其他决定、命令是否还会被拒绝执行?
这个口子绝不能开!“现在曾许指曾中生、许继慎。竟到了公开反抗的地步,那是他们的执迷不悟,除了撤换之外,别无其他办法。”张国焘: 《我的回忆》(第3册),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年版,第100页。张国焘如是说。
张国焘要拿许继慎问罪。恰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对许继慎极为不利的事情。
1931年3月9日,红四军在广水以西的双桥镇地区全歼敌第三十四师岳维峻部来犯之敌,俘敌师长岳维峻以下官兵5000余人。岳维峻及其被俘人员中有一些当时被扣在根据地内。当红四军南下攻克英山时,政治保卫局在后方破获了一个反革命大案,这个案件牵扯到了岳维峻。据张国焘向中央报告说:
“八月初就破坏了一个岳维峻所组织的反革命团体,名AB团,自成一系统,约一百二十之谱,最大多数是岳的旧部。由于过去对岳的机会主义,甚至幻想他,过分准其自由,甚[直]至中央分局成立后,组织保卫局,始将其禁闭起来。
岳经常供给这一反革命团体之计划和经济,建立赤区内外之交通网及侦探网,联络赤区一切反革命分子及组织,计划于九月十五日暴动,毁医院药房,抢岳维峻出去。岳之参谋孟守先亦为其组织者,已枪毙。
其宣传要点就是红军生活不好,白军生活好、势力大等。因为岳之反革命组织之破坏,就部分的破获了黄麻赤区AB团的组织。它们团结了富农、地主残余流氓首领等,也有九月十五日暴动的阴谋。并在他们的供词中,说明过去AB团、改组派、第三党各种侦探是从各方面来的,于今年春间即企图统一,而且成了功。
民团侦探,蒋介石及赤区周围各军队派来之侦探,改组派、AB团、第三党在许多实际行动中充分证明联成一气。这时我们就知道反革命必然有一中心组织。
接着又由政治保卫局破获了一些改组派的县委、区委组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鄂豫皖时期·下),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第4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