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尧学离开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张尧学:高校去行政化应从“细胞”开始
我国高校改革需要系统设计、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更要从基层“细胞”开始,逐步建立起民主的制度文化。
改革如果不能让基层的人受益,注定是没用的。改革就是要把不符合生产力发展、不符合高校发展、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地方改掉。
青年教师可以8年不上课,专心致志搞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投入1.4亿元用于本科生的实验、实习课程……这些在人们看来几乎不可思议的改革,正在中南大学实实在在地进行着。
从去年2月开始,中南大学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涉及人事管理、本科教育、学位教育、研究生教育、科技体制、医学教育等六方面,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一年后,学校经费不断上涨、人心凝聚。
主持改革的正是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这位曾担任过教育部科技司、高教司和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等职位,在计算机和信息领域颇有建树的工程院院士,在担任中南大学校长不到4个月后,便启动了这项令人瞩目的改革。
在张尧学看来,我国高校改革需要系统设计、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更要从基层“细胞”开始,逐步建立起民主的制度文化。
如何圆大学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梦成为热词。那么,中国高校,或者说以中南大学为代表的“985工程”高校,应该如何圆这个“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校之梦呢?
张尧学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一所高校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并不是有多少个国家级别课题、多少篇SCI文章,而是要对人类的知识宝库有较大的贡献,或是在人类的知识宝库中注入一些闪光点,“就像古时的造纸术、指南针,这种贡献、闪光点要经得起时间锤炼,始终让人觉得伟大”。
把大学放在当今时代的坐标下,则要推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发展,形成具有核心价值的技术成果。“这种成果要与产业链紧密结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张尧学举例说,斯坦福大学原创技术对产业的推动能创造出一个硅谷,而一个硅谷就相当于世界上许多国家GDP的总和。
在他看来,向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具有国际眼光的学者和大学精神同样不可或缺。“一所大学要有不受外界干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文化和精神传统,就是要有大学精神。”张尧学说,大学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取向,这种价值观、价值取向应该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去行政化,从学院做起
去行政化一直是中国高校改革的热点,同时也是改革中最难的部分。而这恰恰是中南大学改革的核心——去行政化,实现教授治校。
张尧学表示,学校最大的措施是鼓励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精神自由。“要实现三者自由,关键是要把大学办成民主、共同的学术管理体,让大学工作者既有自己的学术观点,又能参与大学管理。”
“事实上,民主管理在大学的校级层面相对难以实现,因为校级层面有多学科、多类型,因此我们首先在学院、学科层面上充分开展。”张尧学说。
中南大学采取的做法是学校向二级学院下放权力,二级学院内实现互相制衡。过去院系大小问题都由党政联席会“拍脑袋”决策,如今方案必须先从教授委员会中产生,然后再提交党政联席会审议通过。在教授委员会上,由教师民主选举出来的委员们将会对学院员工的绩效工资分配、考核评价等多项关乎教师们切身利益的事情进行民主决议。
当然,在实践中,有时也会遇到阻碍。“最大的困难是在教授委员会中,有些教授不会行使权力。”张尧学说。也难免有个别“羞答答”放权的领导,想放权又舍不得放。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舍不得放权也要放权。即使教师们暂时不会行使民主权力,也要让他们学习操作,要让他们在讨论中把事情办得更好,在改革中学会民主管理、共同管理。”他的态度十分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