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文汇读书周报》访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最近,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撰、十卷本共500余万字《中国近代通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甫一面世即引起学界关注。该书是近二十年来出版的第一部完整的大型的近代通史专著。
日前,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近代通史》主编,原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张海鹏教授。 记者:您在近代史研究所担任了十一年所长,1999年您在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任上提出编撰《中国近代通史》的课题,2000年正式立为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项目。
经中青年一代学者六年多的努力,终于在今年组织完成了这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的编撰。可否介绍一下编撰过程? 张海鹏:编撰这样的一部《中国近代通史》,是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成立五十多年来一直在奋斗的一个目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范文澜先生任所长时,即布置了这样一个研究课题,并且几次组织力量、布置任务,几上几下,终究由于时代的原因等因素,未能毕其功;范文澜只有一部《中国近代史》上册,只写到义和团,而且只有政治史;刘大年也曾努力推动,主持编写《中国近代史稿》,出了三册,也只写到义和团,虽然力图加入经济、文化思想、边疆与少数民族方面的内容,但毕竟比较单薄,而且社会史方面的内容没有注意到。
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过的通俗近代史读物有几百种,大多陈陈相因,缺少新意。因此《中国近代通史》的问世,可以说是完成了几代史学家未竟意愿。 记者:这部《中国近代通史》学术上有何特色?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之所以说它“完整”,一是时限的设定,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约11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
二是在篇幅内容上,相比以往的多部通史性质的中国近代史著作,更为全面。
在材料的搜集上,除了国内外已经出版的书籍、史料之外,对于收藏于美国、英国、日本以及台湾等地区档案馆的材料,我们都尽量采用。 记者:您说过,20世纪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来说,是开端的世纪,是转型的世纪。
半个世纪以前,中国近代史研究在中国历史研究中是不被看重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史研究成为显学。这部通史的问世,对史学界具有哪些意义? 张海鹏:考察1949年以前出版的约78种带有通史性质的中国近代史著作,著述者们在史实的选取上,在历史过程的分期上,在历史前进方向的判断上,在研究方法上,在我们今天看来,都有许多幼稚之处。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各个分支学科,都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仅就最近20年来的研究看,据粗略估计,平均每年都有千篇以上论文发表、约百种专著问世。中国近代史是一门与现实政治、社会关系密切的学科,对中国近代史抱有何种看法,会影响到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看法。全面回顾总结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对于发挥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和历史借鉴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