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白兰度与费雯丽 同费雯丽和马龙白兰度一起飙戏
继一月份的《玻璃动物园》大获成功后,田纳西·威廉斯的另一部更为人熟知的作品——《欲望号街车》紧接着被搬上了话剧艺术中心的舞台。票房好得惊人,即便是在演出的最后几天,混迹于门口的票贩子之中依然一票难求,最后临开场五分钟才花了将近双倍的钱买到一张退票,还是小剧场的最后一排。
幸而坐进剧场以后,一切都被证明是值得的。 和《玻璃动物园》一样,这部戏也有很深的田纳西·威廉斯的影子。脆弱而神经质的大小姐布兰奇失去了庇护自己的旧庄园后,又因为行为不端被开除教籍,不得已投奔自己的妹妹史黛拉。
妹妹和一个粗鲁野蛮的退役军官斯坦利结了婚,在一个破旧逼仄的小公寓里生活。然而娇生惯养姐姐无法融入这样的生活,而自己编织的种种光鲜亮丽的谎言又渐渐地被斯坦利一一戳破,从而遭到身心的双重强暴,终于彻底陷入了彻底的癫狂。
这个悲剧的角色,同时兼具《玻璃动物园》中的劳拉和阿曼达的气质,同时也是威廉斯那位罹患精神分裂症的亲生姐姐的映射。
布兰奇之所以陷入这般境地,除了家道破败,同时也和年轻时一段失败的婚姻有关——她深深地迷恋并嫁给了一位出色的年轻人,却最终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同性恋。当真相被戳破之后,丈夫在她面前羞愤自杀了。这个没有出场的角色,也道出了同为同性恋的剧作者的心声。
她和她的丈夫,在那个颠倒混乱的时代中都是被欺凌的对象,不得不走向毁灭。 其实从剧本而言,比起《欲望号街车》来我更偏爱《玻璃动物园》一些。后者弥漫着一股内敛而消沉的情绪,希望的微光随着剧目的展开而逐渐黯淡,最终消逝于灰暗的时代的舞台之中。
多个角色都受着各自的命运摆布而难以挣脱,以群像的方式建构了更深的文本空间。而《欲望号》的叙事则更为聚焦,情绪也更饱和。
布兰奇和斯坦利的冲突从一开始就猛烈地爆发,并且成为了贯穿整部戏的核心。刚刚拿下佐临奖最佳女演员的徐漫蔓继《4:48精神崩溃》之后再一次贡献了堪称满分的表演。从一开始的脆弱与傲慢兼具的神经质表演,到最后的破灭,可以看到徐漫蔓在整个表演过程中的收与放。
尤其是和斯坦利的几场对手戏中,可以鲜明地看到人物前后的转变,在男性强权高压下逐渐破灭的过程。无论是虚张声势、担惊受怕,徐漫蔓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她的完美表现,甚至盖过了与她一起新晋斩获佐临奖的男主角刘炫锐。
与前者相比,后者尽管也贡献了水准以上的演出,但是层次感上还是略显单薄一些。在一些突出人物性格的吐字习惯和肢体小动作上面缺乏变化和张力,导致本应逐步强化的暴力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于是被观众熟悉摸透之后,在后半程就略显乏力了。
尤其前有马龙·白兰度的不朽标杆树立在前,旁有剧作家笔下的着墨更多的核心角色压制,刘面临的舞台压力,恐怕也是一般演员难以驾驭的,因此也无需更多苛责。
正因为整部戏的灰暗、暴力的基调,使得舞美与《玻璃动物园》的暖色调复古风格产生鲜明反差,显得阴冷而极致。肮脏的冰箱、简陋的床铺、裸露的灯泡、廉价的纱帘、以及满地的杂乱泥土,成为了一个破旧公寓的鲜明写照。
而围绕舞台一周的水幕装置更是值得大书特书,随着水墙缓缓升起,一下子将美国南方潮湿的阴雨与破败的街区塞到观众面前。冷色调的灯光与水帘的互补、稀稀落落的雨声与流水声、还有在大雨中淋湿的绝望演员……所有这些构成了极其难以忘怀的观剧体验。
最近一次让我惊叹不已的舞美设计还是来自柏林戏剧节带来的精品《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而此次上话在小剧场中启用如此大手笔的装置,不仅显得诚意十足,与世界级的作品相比也不遑多让。
总的来说,即便有费雯丽和马龙·白兰度搭档的奥斯卡级别的电影作品珠玉在前,这部经典依然值得观众在半个多世纪以后走入剧场进行观看。这次本土导演王欢交出的答卷当得起一切赞誉。与电影不同,话剧的核心生命力永远在于文本、表演者与观众三者之间的现场碰撞,因此只有走入剧院,才能更真切地感受戏剧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