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要吃哪些食物?降血糖吃什么食物好?

2018-03-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当身体处于高血糖时会出容易疲劳.容易口渴需要喝大量的水,有这些症状的小伙伴就要注意了.一旦血液中的糖份持续过高,严重时可能会引发肾脏.心脏.神经系统等损害.想要降血糖要吃些什么食物呢?不妨多吃能减缓醣类吸收的食物. 血糖高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 血液中糖份较多的人,容易使红血球失去弹性变硬,难以通过细小的血管:血糖也会让血液变得黏稠,使红血球容易堆叠在一起,造成血管阻塞,一旦形成血栓后,氧气就无法透过血液循环系统送到人体各个组织. 此外,血管内壁的蛋白质也容易血糖结合,使血管渐渐硬化,导致微血管容易

当身体处于高血糖时会出容易疲劳、容易口渴需要喝大量的水,有这些症状的小伙伴就要注意了。一旦血液中的糖份持续过高,严重时可能会引发肾脏、心脏、神经系统等损害。想要降血糖要吃些什么食物呢?不妨多吃能减缓醣类吸收的食物。

血糖高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

血液中糖份较多的人,容易使红血球失去弹性变硬,难以通过细小的血管;血糖也会让血液变得黏稠,使红血球容易堆叠在一起,造成血管阻塞,一旦形成血栓后,氧气就无法透过血液循环系统送到人体各个组织。

此外,血管内壁的蛋白质也容易血糖结合,使血管渐渐硬化,导致微血管容易出血或出现心血管障碍,引发肾脏、心脏、脑、视网膜、神经系统等损害。

降血糖要吃哪些食物

降血糖三宝:山药、莲藕以及牛蒡

山药

山药的黏蛋白能包住肠中一起吃进去的食物,减缓醣类吸收。?由华人健康网提供山药的黏蛋白能包住肠中一起吃进去的食物,减缓醣类吸收。

山药黏滑的黏蛋白抑制血糖快速上升,山药含有能代谢血液中葡萄糖的维生素B1、制造胰岛素的材料镁及锌、消化酶、淀粉酶等。山药削皮时会产生黏滑的部分为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种多醣体(膳食纤维)能包住肠中一起吃进去的食物,减缓醣类吸收,因此能抑制血糖值快速上升,节省胰岛素。

不仅如此,黏蛋白也能在小肠中吸附胆汁酸,将其排泄掉,将低血中胆固醇。由于黏蛋白在温度60度时会丧失效力,因此最好不要加热吃,最好将山药磨成泥或切丝吃较佳。

牛蒡

牛蒡中的水溶性、分水溶性纤维各半。水溶性纤维可以抑制醣类吸收,防止饭后血糖上升。纤维素或木素等非水溶性纤维会吸收肠中的水分,使排便顺畅,同时也能促进肠内双崎乳杆菌生长,使维生素合成旺盛。此外,牛蒡也具有降血糖作用的鞣酸,以及组成胰岛素的镁、锌等营养素。

糖尿病患者一但感冒发高烧,就无法控制血糖,而牛蒡中的锌和免疫机能有关,缺乏时容易感冒,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吃牛蒡时尽量不要削皮,因为牛蒡皮含膳食纤维,只要用刷子刷洗一下即可。

莲藕

莲藕也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水溶性及非水溶性),所以不只能够降低血糖值,同时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消除肥胖。?由华人健康网提供莲藕也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水溶性及非水溶性),所以不只能够降低血糖值,同时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消除肥胖。

莲藕也含有多醣体黏蛋白,所以切口会有丝状物出现。莲藕中丰富的膳食纤维(水溶性及非水溶性),不只能够降低血糖值,同时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消除肥胖。

此外,莲藕还含有醣类代谢所需的丰富维生素B1,以及属于多酚种类之一的鞣酸。多酚是抗氧化物质之一,可以去除会影响身体使血液浓稠的自由基。莲藕也含有能和柠檬相匹敌的大量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或发炎,防止脂质过氧化。

快速降血糖的方法

吃肉前喝两勺醋。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吃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食物前喝两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习惯喝醋,最好饭前吃点放醋的凉拌菜。
减轻5%的体重。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锻炼,但只要体重减轻5%,患糖尿病的危险就会降低70%。
每天走路35分钟。芬兰研究发现,走路可让体内胰岛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每周走路4小时,每天35分钟,可使糖尿病危险降低80%。
多喝咖啡。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每天6杯咖啡,糖尿病危险降低29%—54%;每天4—5杯,降低约29%;但每天1—3杯则几乎不起作用。
买食物看清高纤维标志。有高纤维标志的食物,能确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纤维,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压及中风危险。
一周吃快餐不超过2次。美国研究发现,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体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火腿香肠要少吃。每周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肠,糖尿病危险会增加43%,罪魁祸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剂。专家建议,应偶尔吃肉,多吃蔬菜。
肉桂有助降血糖。德国科学家发现,肉桂有助于降血脂,进而防止糖尿病危险。肉桂粉可撒在咖啡里,也可以和蜂蜜一起冲水喝。
做事前3次深呼吸。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专家建议,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缓慢的深呼吸,以减小压力。
睡眠在6—8小时之间。睡眠经常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翻番;而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增加3倍。
不要独居。独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2.5倍。专家建议,即使独居也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45岁后多关注血糖。血糖指数为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内最易发生糖尿病。专家建议,45岁后、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人,应多关注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