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双宁的父亲 唐双宁:毛泽东的思维方式对我从事金融工作的有益启示
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了许多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日久年深,以至成为一种“自觉意识”,对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了特殊作用。毛泽东的思维方式对我们这一代人影响深远,对我从事的金融工作也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实践意识
毛泽东非常重视实践,实践意识是他思维方式的首要特征。他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他的实践思想、实践意识集中体现在《实践论》《整顿党的作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及其他著作中。《实践论》发表于1937年7月,当时正值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中国社会局势处于重大转折的历史时刻。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各种矛盾,迫切要求党对形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政策和策略,使全党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依据自己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及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观察,写出了《辩证法唯物论》一文,并在延安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就是讲义第二章的一部分。
1950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又正式以《实践论》的名义发表。在《实践论》中,他特别强调“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4页。
);在《整顿党的作风》中,他明确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7页。)。
毛泽东的实践意识源于自己长期革命实践活动及大量的调查研究。他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大量著作,以及著名军事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论述,都是实践意识的具体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实践意识进一步发展完善。他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进一步指出: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0页。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21页。)
毛泽东的实践意识建立在哲学认识论的高度上并成为一种行为自觉,对我们金融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比如,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自1995年正式提出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果再从1984年开始实行中央银行体制并以信贷总量调控经济推算,我国在货币政策问题上摸索了30年。
30年中,有11年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13年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3年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3年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其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使我国的货币政策逐渐向成熟过渡。
受实践意识的启示,总结30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我认为今后我国的货币政策应按“二常二特一不取”思路掌握,即“稳健”、“适度从紧”为常态,“从紧”、“适度宽松”为特态,不可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这一思路的“内涵”和具体操作也要根据新的实践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