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映委员长父亲是谁】李维汉金维映之子 李铁映简历

2017-07-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曲折的身世,与博古的女儿组成家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李姓虽然在中国的<百家姓>中排行第四,但是它现今所实际拥有的庞大的李氏成员的家族

 曲折的身世,与博古的女儿组成家庭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李姓虽然在中国的《百家姓》中排行第四,但是它现今所实际拥有的庞大的李氏成员的家族恐怕在华夏的姓氏王国中是数一数二,有资料统计,约在7千万以上。历史上,李姓曾是大唐的第一姓氏,到了近现代,它的后人也不乏在方方面面出人头地、享尽风流。

同样,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没有哪一届的中央委员会,能少了李姓人士的参加。从李大钊、李立三,到李先念、李鹏、李瑞环,他们都是党的不同时期的重要领导人。

但是作为李姓父子--李维汉和李铁映--曾先后在党的中央委员会内连续任职,却是不多见的:父亲李维汉是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儿子李铁映是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

1984年8月,李维汉在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的任职上去世,享年88岁。作为中共建党初期的老党员,李维汉的经历之丰富是党内不多见的。

1918年,他与毛泽东等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在长沙组织了“新民学会”;

1922年他又同周恩来等一起在法国成立了中共旅欧支部;

大革命时期,他是湖南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他成为著名的临时中央的五常委之一;

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退出了中央委员会,他到了莫斯科,同时,下台的李立三和上台的王明也都先后到了莫斯科;

1933年回国任江西苏区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卷入对所谓“罗明路线”的批判,被批判者首当其冲的是邓小平;

1934年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历任陕甘省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宣部副部长;

1946年,作为中共代表参加重庆的政协会议;

1949年4月在北平以中共代表身分参加与国民党代表团的和平谈判。

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秘书长、中央民委主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可以说,“他的一生,经历了建党以来中国革命的全过程”,“参加领导过党的组织、宣传、教育、工运、农运、群工、统战、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工作,亲历了党的历史上一些重要的过程和转折”。这些经历足以使李维汉被党誉为“久经考验”、“德高望重”的革命家。

作为李维汉的儿子,李铁映不仅有着父亲一样高大的身材,也继承了父亲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埋头干事业的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父亲在世时,李铁映就已在地方上担负着相当重要的责任,1983年出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

虽然父辈的荣耀对其后人的影响是个既不能随意选择,又不能不正视的客观存在,但这对于李铁映来说,他更看重自己的真才实学、第一流的科研成果和实实在在的领导政绩。

李铁映1936年9月出生于陕北的保安,幼年时代是在延安度过的,1955年赴捷克斯洛伐克卡理工大学物理系学习,1961年回国后长期从事于国防科研工作。

文革后,曾任四机部一四四七所总工程师、副所长、沈阳市科协副主任、辽宁省科协副主席。

他曾参予研制我国第一块集成电路片和超高速集成电路系列,后者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他曾主编《科学入门》丛书,发表过百余篇有关科技方面的文章和著述;

1981年被授予沈阳市劳动模范的称号。

1983年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由于政绩突出,使他与李长春、李贵鲜一起被称为“辽宁三李”而享誉一时。

李铁映的青少年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度过的,出生后不久即被寄养在陕北的老乡家中。

1940年,延安创办了中央托儿所,他是这个托儿所中的第一批幼儿,属于“山沟沟马背上的摇蓝”里成长起来的一代。

由于受父辈们艰苦创业精神的熏染,他把对物质享受的—味追求视为低俗,而对精神财富的获取则作为自己一生不懈的努力方向,李铁映曾这样回忆自己:“50年代,我在北京101中学读书,周恩来总理到学校来对干部子弟做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谆谆教导干部子弟,要接好班,千万不要像清王朝八旗子弟那样堕落下去……

我亲耳聆听了总理那次震撼心灵的讲话,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我一直记着总理的教导,并在实践中体会到,一个人不要把物质财富当成包袱背,那样会压弯自己的脊梁。精神财富要越多越好,获得精神财富的唯一途径就是获取知识,对各种知识的吸收就是学习和实践。”

李铁映在国外留学时非常勤奋,1961年回国时,什么物品也没有带,只带回了五箱子各种书籍。这一行为当时受到了他的父亲李维汉的赞扬,直到今日,他家中可以说除了书之外,还是书,这也就是其财产的一切了。这一秉性的养成为他日后掌管全国的教育事业,并多有建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父亲去世后,1985年,李铁映出任国家电子工业部部长。

1984年3月,他出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和党组书记。

1988年4月,他又接替新任总理李鹏出任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的要职。作为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二任教委主任,李铁映选择了一个极佳的时刻首次公开露面:

1988年5月4日,北京大学成立90周年,他代表国务院前往祝贺,并发表了他履新之后的首次讲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1989年的风波和邓小平“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的判定,给掌管教委不久的李铁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他下大气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定地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教育的首位”。

这些年来,李铁映的足迹几乎遍及内陆的各个省区,他每年有相当多的时间在地方上视察和调研,解决各地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使得国家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许多教育方面的工作有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希望工程的开展,使更多的人士开始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他还认为:国际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是在李铁映的具体指导下出台的,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继1985年党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李铁映把这一纲要的实施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

他把90年代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概括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建设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使全民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以达到邓小平在1977年时对我国教育发展远景的预见,即:“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做起,5年小见成效,10年中见成效,15年20年大见成效。”

1986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新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披露了一则轶闻:1933年,中央苏区开展了反“罗明路线”的斗争。

“罗迈(即李维汉)是党的组织局书记。他激烈要求对邓(小平)进行处分。正是在这个时刻,邓的夫人阿金(金维映)和邓离婚,改嫁给高大英俊、深思熟虑的罗迈。”“阿金是广东人,人们记得她是一位颇具天资的女人。和邓一样,她在瑞金时是党的一位书记,而且据说有点个人主义。阿金和罗迈一起完成了长征,但他们在延安离了婚。”

金维映,就是李铁映的生母,原名金爱卿,又名志成,大家都爱称她阿金或阿金姐,1904年生,浙江舟山人(而不是萦尔兹伯里记述中的广东人)。

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领导了舟山地区的盐民运动,被当时誉为“定海两女将”之一。

1931年春夏间调往中央苏区工作,先后担任过于都和胜利两县的县委书记,这期间她同当时任江西省会昌、寻邬、安远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有过一段婚姻。

1933年冬,金维映在中组部任组织科长时与当时的中组部部长孪维汉结婚。

1934年l0月,金维映和红一方面军的29位女战士一起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她继续担任中组部组织科长。由于长期紧张工作和处于恶劣的环境,她的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于是组织上送她去苏联治病。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金维映所住的在莫斯科近郊的那家医院,因未及时撤退,她不幸在战火中牺牲。金维映牺牲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不了解她的确切身世、籍贯和去向。

1979年李维汉委托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芳帮助查找,终于得到了以上的线索。

1983年春,李铁映探望了母亲金维映的故乡。

1987年春,他第二次来到舟山,挥毫写下了“金维映”三个大字,表达了无限眷恋之情。

生活中的李铁映与北京医学院毕业的秦新华女士结为伴侣,秦女士是中共历史上著名的领导人秦邦宪(博古)的女儿。可以这样说,这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和他们的经历都是一部让人想读而又读来沉重的现代史、党史实录。

 李铁映简历:

李铁映,生于1936年9月,湖南长沙人,1955年4月入党,1961年9月参加工作,捷克斯洛伐克卡理士大学物理系毕业,高级工程师。

1950年至195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学习时入党,后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培训。1955年至1961年赴捷克斯洛伐克查理大学物理系学习。1961年至1966年参军到国防部十院十三所工作(1961年至1963年在北京,1963年至1970年在石家庄),任四室技术员、负责人、副主任,五室副主任,1965年集体转业(其间:

1964年至1965年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进修日语)。1966年至1970年任四机部一四一三所五室副主任,“文化大革命”开始受到冲击和批判,在单位劳动。1970年至1978年在四机部一四二四所(四川永川),1972年恢复工作后任该所一室主任。

1978年至1981年任四机部一四四七所(辽宁沈阳)总工程师、副所长兼辽宁省沈阳市科委副主任、省科协副主席。1981年至1983年任辽宁省沈阳市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市委常务书记。1983年至1984年任辽宁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84年至1985年任辽宁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兼海城县委书记。1985年任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1987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7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88年4月任国务委员兼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92年10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1997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8年3月至2003年1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1991年任中国国情研究会名誉会长。1993年任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名誉主席。1995年4月任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1995年8月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2000年11月当选为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曾任中央爱卫会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名誉主席。

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1995年4月被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授予国际田联荣誉勋章。1998年被国际奥委会授予奥林匹克勋章。

父亲:李维汉。母亲:金维映。妻子:秦新华,曾任卫生部科技司副司长、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们育有一子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