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孙眉 资助孙中山革命的胞兄孙眉
孙中山的胞兄孙眉和孙中山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与爱好,他不似孙中山那样喜欢读书,所以就弃学做了长工,后来随亲属到檀香山打工。在那里,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勤劳能干、善于经营的长处,几年后,他的财富已经相当可观,“自有大牧场,领地六千英亩”,其中牛、马等牲口数万头,场地有山林、平原,工人逾千。
只是他的思想意识并未随着财富的增加而改进。由于没有受过新式教育,孙眉在思想上承袭了不少封建意识。
在夏威夷打工时,孙眉考虑到家境困难,便把母亲和12岁的孙中山接来照顾。他知道弟弟酷爱读书,就把他送到了当地著名的中学-奥兰尼学校就读。然而正是这一举动,将弟弟推向了自己的“反面”。
在这所学校里,孙中山第一次接触了西方思想,拓宽了视野,产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理想。他感觉基督教很不错,想洗礼入教,却遭到孙眉的强烈反对。孙眉认为基督教完全是骗人的把戏,不如供奉中国菩萨,可以消灾除病、护佑家人。孙中山对哥哥干涉自己的信仰自由很是反感,一怒之下就撕掉了哥哥家中的关羽画像,还到处劝人不要迷信膜拜。孙眉脾气火爆,将弟弟狠揍了一顿后送回广东老家,嘱咐父亲好好管教。
毕竟经历了西式教育,孙中山不再像以前那样循规蹈矩,而是和几个同龄人一起捣毁了村中庙里供奉的神像,把父亲气得够呛。
孙眉得知此事,觉得很有必要跟弟弟好好谈谈,就以生意亏损为由将孙中山骗到檀香山。没想到,两人一见面,依旧言语不合,再次因神像而争吵。孙中山理直气壮地说了一大通道理,还执意让孙眉剪掉辫子。孙眉一怒之下,收回了当初划给弟弟的财产。孙中山也不示弱,又把哥哥新挂上的关羽像撕下扔进厕所,还不顾劝阻地离开哥哥家,准备回国。孙眉故意不给他路费,孙中山几经辗转,才从一个老师那里借了些钱,怒气冲冲地回了国。
发生这一连串事件,是孙眉不愿意看到的。事后,他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做得过火了。渐渐地,他明白了,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弟弟虽然还是个十几岁的毛孩子,但他追求的与自己完全不同,尽管他现在还不是很理解弟弟的那些想法,但作为兄长,他应该支持弟弟做自己喜欢的事。
于是,他急忙给父亲和弟弟汇去了一笔钱,想让弟弟继续学业。接到汇款,孙中山无比惊讶,对哥哥的怨恨顿时烟消云散。
1888年,父亲病重,孙眉返回家中。兄弟俩前嫌尽释,重归于好。
保皇革命,为何舍此取彼?
1893年,夏威夷废除君主制改为共和制,孙眉看到效果不错,头脑里的封建思想就开始有所动摇,对弟弟宣传的反清、民主、平等等理论也有了稍清晰的认识。1894年,孙中山来到檀香山,计划在那里成立兴中会,筹措资金,策划起义。这可是切切实实的“谋反”之举,孙眉因此十分犹豫,但为了支持弟弟,他还是率先缴纳了入会费。
只是,孙眉此时对革命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常常被人利用。
革命之初,孙中山曾联合当时名气很大的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携手反清。孙眉性格直率,觉得弟弟既看好梁启超,自己就理应对他尊重有加。1899年,梁启超到达檀香山,其时孙中山正在欧洲宣传革命,孙眉就热烈接待了他。
当时,檀香山流行瘟疫,当地政府无计可施,干脆放火焚烧,导致很多侨民无家可归,损失惨重。他们对当地政府非常痛恨,也对清政府保护华侨不力非常怨愤。梁启超遂趁此机会极力鼓吹保皇会,称“名为保皇,实为革命,殊途同归”,还说“拥护清帝变法维新,足以保护海外侨民权利”。
孙眉不明就里,不仅介绍他人加入保皇会,还积极筹款。看到孙眉这么支持梁启超,檀香山的兴中会会员也都纷纷转入保皇会,原来的革命阵地瞬间变成了保皇派的地盘。
不久,孙中山识破了梁启超借助孙眉蛊惑侨民、借机敛财、阻挠革命的把戏,写信痛斥梁启超背信弃义,还劝孙眉不要听梁的话。只是孙眉本来就对革命理解不深,而这段时间与梁启超的接触,反倒让他觉得,与其通过武力推翻清政府,不如和平让清帝退位,而梁启超提出的君主立宪制就非常合适。因此,他继续为梁筹款,甚至回信反驳弟弟的观点。
孙中山深感哥哥及其他檀香山华侨“误入保皇党者颇重,故保皇势力盛极一时”,焦虑异常,不得不赶到檀香山,当面向哥哥说明真相,还列举了康、梁导演的君主立宪、举兵勤王等丑剧。孙眉这才彻底看清了保皇派的真实面目,懊悔不已,连连向弟弟道歉,并将保皇会的几个中坚人物赶出了檀香山。
经历了这一事件,孙眉对革命的理解比之前深刻了许多,革命警惕性也提高了许多。之后,凡有人来找弟弟,恐吓威逼或者以高官厚禄利诱,试图让孙中山放弃革命的,都被他骂了出去。
封侯拜相,为何与我无关?
孙眉不遗余力地支持孙中山,以至于家业败落,但他并没有弟弟那样“天下为公”的思想和胸怀。在其思想深处,仍抱有论功行赏、光宗耀祖的传统观念。他认为,自古以来,武将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文官出谋划策、呕心沥血,不就是图个封侯拜相、封妻荫子、立身扬名吗?自己为革命倾家荡产,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将是首屈一指的“开国功臣”,肯定不会被弟弟亏待。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恰好广东都督一职空缺,广东各界考虑到孙眉在当地的声望和对革命做出的贡献,纷纷推举孙眉继任都督。孙眉本人也跃跃欲试,派人到南京向弟弟透露自己的想法,还对外声称:“如果孙文是大总统,我就是大大总统。”
面对呼声日高的请求,孙中山却相当冷静。他知道哥哥善于创办实业却不善于管理国家,不适合担当这一重任,而且民国刚刚成立,需要刷新吏治,量才为用,不能任人唯亲。于是,他公开回复广东各界:“家兄质直过人,而素不娴于政治,一登舞台,则人易欺以其方。
粤都任重,才浅肆应,决非所宜。”他还给孙眉写了封信,坦诚地说:“知兄莫若弟,文爱吾粤,即以爱兄也。弟以为政非兄所熟习,若以事择人,则安置民军、办理实业,兄当能为之。”他建议:与其强人所难,不如谨慎从事,从大局考虑,按照自己的特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见弟弟如此“绝情”,孙眉怒不可遏,北上南京面见弟弟,向孙中山指摘前任都督的过失,并说自己为了革命已经倾家荡产,弟弟这样做简直是“忘恩负义”。最后,他居然怒气冲冲地质问孙中山:“你说,我当都督哪点不够格?”
孙中山了解哥哥的直率性格和冲动脾气,等孙眉稍稍平静下来,才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兄长多年经营生意,经验丰富,何必去熟就生搞政治呢?何况,做民的官就是做民国的公仆,并不是享受权力啊。你是兄长,家事我都听你的,国事任何人都不能自作主张。所以,兄长要么回家经营实业,要么息影林泉、以娱暮景,不能贻误广东政局啊!”孙眉见说不动弟弟,就赌气回到老家闲居起来。
5月,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的孙中山回到阔别17年的老家时,孙眉依然耿耿于怀,抓着孙中山的衣领怒斥他,从当初的家财万贯,说到如今的落魄境地,竟然老泪纵横。孙中山笑着安慰道:“素知兄长不能当此军政大任。兄长经营实业,富有经验,弟弟这是爱惜兄长啊。”孙眉听了这一番话,知道弟弟心意已决,便同意了弟弟的意见,决定在家乡经营产业。
不想,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孙眉也因遭到追捕不得不迁居澳门,后于1915年2月在凄寂中病逝。
有人说“没有孙眉,就没有孙中山”,由此可以看出,孙眉在民国的创建中的确做出了巨大贡献。孙中山早年的战友陈少白曾对孙眉和孙中山作了中肯、形象的评价:“弟是华盛顿,兄是拿破仑。”孙眉和孙中山兄弟二人都可称得上是民国革命史上的英雄。
本文摘自:《百家讲坛》(红版)2012年4月刊,作者:如果石絮,原题为:《孙中山胞兄:被历史淹没的中国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