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谭瑞松 中航工业总经理谭瑞松:通航产业是典型的军民融合产业
2016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初步形成安全、有序、协调的发展格局。
如何迎接通用航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通过通航产业发展,对接军民融合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协同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源发展通航?近日,中航工业总经理谭瑞松答《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问题。
汽车之后的又一消费热潮
《财经国家周刊》:通用航空业是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谭瑞松: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是党和国家着眼于新时期国家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去年以来,党和国家做出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为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方法论。航空产业包括通用航空产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经济发展重要领域,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用航空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投资乘数效应大、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强等显著特征,是经济转型升级中应该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但是目前国内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有数据显示,美国通用机场约2万个,各类通用飞机超过20万架,占全球通用飞机数量的71%;通用航空产业一年的产值超过1500亿美元,GDP贡献率超过1.1%,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个。就连巴西也拥有上万架飞行器和数千个通用机场。
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较快,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通用机场仅有300多个,通用航空企业300家;在册通用航空器近2000架,不足全球通用飞机数量的1%,年飞行量超过70万小时,GDP贡献率仅为0.001%。
如果按照国家规划目标,到2020年通用机场达到500个以上,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将有可能成为继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之后的又一个消费热潮,形成大规模的、高质量的有效供给,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更大贡献。
加快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也是推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通用航空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涵盖航空器的设计、制造、运营,空管、机场等设备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关联行业包括航空航天、先进材料、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电子信息等诸多产业,其发展必将推动各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通用航空是军用航空与民用航空的融合点,具备军民技术同源性。你认为发展通用航空在军民融合方面有何重要意义?
谭瑞松:通航产业是典型的军民融合产业。从技术双向转移看,航空武器装备采用的许多先进技术、试验方法和加工工艺,都可以较为便利地转移应用到通用飞机上;反过来,通用飞机中的高端机种如公务机,其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技术标准要求比军机产品还高,其研制生产形成的先进理念、标准等,对军机发展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资源军民共享看,如通航机场、私人飞机、生产设施等,在战时也能够投入军事用途。
航空工业是国家的高科技战略性产业,是大国博弈的高端平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航空工业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大飞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系列重点任务,极大推动了航空工业发展,航空装备实现了从跟踪测仿到自主创新的巨大跨越。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需要尽快补齐短板,促进航空工业水平整体提升。
一是有助于夯实技术基础。通过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能够很好地带动航空工业发展所需的材料、工艺、适航、电子、标准等专业门类和技术基础,为全面提升航空工业的技术能力提供支撑。
二是有助于积聚产业发展资源。发展通用航空凝聚材料、设备、人才等资源,有利于完善航空产业链、供应链,增强社会化配套能力,也有利于培育全社会的航空氛围和飞行文化。
三是有助于增强经济实力。通用航空市场比较宽广,需求潜力较大,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地广人多的国家,通用航空的发展,能够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反哺"支持其它军民机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