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容貌复原死亡图 杨贵妃的荔枝来自哪里 历史上杨贵妃真实照
杨贵妃,除了貌美,更是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
《资治通鉴》记载:上皇每酺宴,先设太常雅乐坐部、立部、继以鼓吹,胡乐、教坊、府县散乐、杂戏;又以山车、陆船载乐往来;又出宫人演《霓裳羽衣》;又教舞马百匹,衔杯上寿;又引犀、象入场,或拜或舞。这种容舞蹈、音乐、杂耍、动物演出于一体的盛大演出,声势可谓浩大,其中,肯定少不了杨贵妃的主意。
杨贵妃体态丰腴,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
杨贵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无数骚客文人的才情,为之吟诗作赋。然而,这位国色天香的美女究竟归宿如何呢?史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狈地与众臣逃跑,其爱妾杨贵妃死于马嵬驿。可是,文人赋咏与史家记述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因此杨贵妃的最后归宿,至今还留下许多疑问。
一种观点认为,杨玉环或许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以“后患仍存”为由,强烈要求赐杨玉环一死,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后只得下令。
杨贵妃“遂缢死于佛室”。
也有人认为,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这可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看出。杜牧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的“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很多诗句,都认为杨贵妃被乱军杀死于马嵬驿,而不是被强迫上吊而死。
一些人称,杨贵妃之死存在其他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实际上是吞金而死。这种说法只出现在刘禹锡所作的《马嵬行》一诗。
还有一种说法是,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驿,只是被贬为庶人,并被下放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本人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蕴含着另一种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最后逃亡到日本。1984年出版的《文化译丛》第五期,张廉译自日本《中国传来的故事》一文说,当时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为贵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经海上漂泊,辗转来到日本久谷町久,最终在日本安度晚年。但其生死情况究竟如何,至今仍令人难解。
刚一入夏,新鲜荔枝已然上市,其中“妃子笑”是最受青睐的一个品种。 “妃子笑”也叫落塘蒲、玉荷包,“妃子笑”则得名于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唐明皇李隆基派人到荔枝产地,采摘下新鲜荔枝后策马飞奔,邮传至长安。据说如今的“妃子笑”原产于广东,广西、台湾、海南等地均有种植,但唐代杨贵妃吃的荔枝源自哪里?
唐代荔枝取自四川涪陵
白居易《荔枝图序》记载“荔枝生巴峡间”
从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可以推断出,“妃子笑”源自四川涪陵。《荔枝图序》作于唐元和十五年夏天,当时白居易任南宾太守。因为有很多人没有见过、更没有尝到过荔枝的味道,所以白居易让人画了一幅《荔枝图》,并且写了如下这段文字: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华如橘,实如丹,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云云。
白居易的这篇序与杜牧的那两句诗孰先孰后?我以为杜诗应该在前。白居易特别指出:荔枝离树后“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分明是为“一骑红尘妃子笑”做的注解。
而“荔枝生巴峡间”,则从侧面透露了运取荔枝的距离。白居易做太守的南宾,也就是“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江州,为古代巴国的国都,即今天的重庆。
涪陵在今重庆东南,距离长安城也不近呢。更何况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道路崎岖,山岚瘴气,以致人马僵毙相望于道。苏东坡的诗中说:“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杨贵妃口中那甘酸如醴酪的浆液里,浸透着多少人马的血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