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十上黄山和他的泼墨黄山图

2017-10-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8月26日播出的<鲁豫大咖一日行>的节目中,王健林向鲁豫展示了一张丈二匹的刘海粟泼彩横轴,并表示,他自己是刘海粟收藏的大家,"十上黄山画了

在8月26日播出的《鲁豫大咖一日行》的节目中,王健林向鲁豫展示了一张丈二匹的刘海粟泼彩横轴,并表示,他自己是刘海粟收藏的大家,“十上黄山画了10张,黄山的丈二匹,我现在收了9张。剩下的一张不知道在哪儿,要是知道就拿东西换一换了。”谈话期间王健林一直表示遗憾,鲁豫更是幽默的表示自己找到“发财之路”,要去帮王健林寻找最后一幅画。

十上黄山的七十年间,刘海粟留下了数量巨大的作品,那么王健林所说的“十张”又是指什么呢?关键可能还在尺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画作大小上。

在节目中,王健林所出示的泼彩画有丈二匹,这种“丈二匹”的宣纸,曾经是一种大型宣纸的种类,多用于大尺幅绘画或是宫廷发榜,换算过来约是横长3.64米,竖宽1.45米。这一大尺幅不仅给刘海粟的泼彩创作提供了更多发挥的余地,也能够更好地展示黄山气韵。

刘海粟先生执著于文化艺术事业,无私无畏,艰难曲折,也很风光潇洒,具有传奇色彩。刘海粟10次登临黄山,从23岁一直到93岁,历经70年,创造了高龄画家上黄山的奇迹,一时传为美谈。

1980、1981、1983年,刘海连续三年登上黄山,彼时的他已过耄耋,也进入了自己真正的艺术成熟期。其大气磅礴的泼墨泼彩与肆意的骨法用笔,与黄山气韵相得益彰。王健林在节目中展示的就是刘海粟在1983年的作品。

刘海粟先生自一九三四年至一九八八年,十上黄山,时光逾越半个多世纪,创作各类作品四百多幅。从师法黄山到纵情写意、变法创新,不断升华,直至进入“师友黄山”的艺术境界,真可谓对黄山“情有独钟”。

1988年7月12日,93岁的刘海粟第十次登临黄山,天黑到达并憩息于云谷山庄。第二天上午到达桃花溪畔作画。第三天上午就登上北海,入住散花精舍,稍事休息,吃罢午饭,海老到阳台观景。黄山不仅雄伟奇绝,更在于烟云中的无穷变幻。然而此时晴日当空,眼前的山峰一清二楚,裂壁千仞,只有峰谷间流动着一块块云影。“好!阴阳之变。”海老满怀激情当即挥毫:忽而用浓墨篆笔铁线,时疾时缓,如同书写狂草一般画出峰峦苍松;忽而用盛满洗笔水的碗泼浇起来;忽而再用浓墨淡墨在水汪汪的画上涂抹。哪像作画,分明是顽童在恶作剧!一小时不到,就完成了这张四尺横幅。老人忘情地说:“我画了很多次梦笔生花,次次都不一样,这是自己同自己较量啊!”

2011年7月2日上海朵云轩拍卖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出3852.5万元

早年刘海粟在黄山主题的作品题款中不会强调上黄山的次数,但是在后期,他开始在作品的题识和落款中出现登临黄山的次数和自己的年龄。

十上黄山的又一个下午,整座黄山被浓雾锁住,也把海老锁在了散花精舍里。阳台上,一块木板搁在几把椅子背上搭成临时画台,铺好了纸。海老坐在画台前等待云消雾散。开始时,还偶有松影峰尖缥缈一现,后来白茫茫一片了。时间久了,老人闭着眼睛,手里还握着画笔,一动不动。怕他着凉,助手劝他进屋去,笑着对他说:“外面什么都没有了,连朝南海的十八罗汉都躲起来了。不过我倒看见了黄山的一处新景点。”刘海粟睁开眼,稍一愣神,继而大笑:“好!老海入定。”海老常称自己为“老海”。朗朗笑声,和着阵阵松涛的呼啸声在千峰万壑中久久回荡。这是刘海粟最后一次面对黄山。

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就曾这样评价,“十上黄山所呈现出来的油画和国画作品,从色彩、用笔、气韵营造等方面,中西绘画的形、韵、墨、色已达致互鉴互通的境界,特别是黄山国画泼彩,融汇中西的笔法与用色,超越了传统‘黄山派’国画的俗成套路。笔力遒劲率性,泼墨泼彩恣意淋漓,心性与笔墨物我两忘,师友黄山,每一次跋涉都是对自我意志的磨砺与战胜,刘海粟绘画艺术的创新若如无人之境,开启了中国绘画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