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天演论的影响 严复《天演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2018-01-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众所周知,严复的<天演论>其实就是进化论,知道其中的要旨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翻阅以往的文献,很少有或者几乎没有关于严复<天演论>中的

众所周知,严复的《天演论》其实就是进化论,知道其中的要旨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翻阅以往的文献,很少有或者几乎没有关于严复《天演论》中的生态思想的研究。根据福斯特提出来的“生态唯物主义”观点,它包括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自然观,而达尔文的《进化论》或者说是严复的《天演论》正是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生动体现,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认同的,认为进化论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自然—历史”基础。

由此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正是基于此,笔者认为《天演论》中有关的生态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唯物主义的生态进化论、适者生存的生态环境论、团结协作的生态群体论。

(一)唯物主义的生态进化论

他承认进化论为宇宙间的普遍规律。即自然界是普遍进化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普遍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这种观点本身就是唯物主义的。“天演”是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的普遍的客观规律。“天演之事,不独见于动植二品中也。

实则一切民物之事,与大宇之内日局诸体,远至于不可计数之恒星,本之未始有始以前,极之莫终有终以往,乃无一焉非天之所演也。”而“天演公例,自草木虫鱼,以至人类,所随地可察者。”

严复在宣传宇宙普遍进化的思想基础上,批驳守旧派“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僵化思想。 他认为:“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此观化不审似是实非之言也。夫始于涅菩,今成椭轨;天枢渐徙,斗分岁增;今日逊古日之热 ,古晷较今晷为短 ,天果不变乎。

”天既然会变 ,“道”当然也会变化。“若夫君臣之相治,刑礼之为防,政俗之所成,文字之所教,吾儒所号为治道人道,尊天柱而立地维者,皆譬诸夏葛冬裘,因时为制,目为不变,去道远矣。

”因此,顺应万物普遍进化规律,中国之成法并非不可变,而是完全可以变。而这里的“变”就是进化的意思。自然界是普遍进化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这种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么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追求经济发展而非经济增长。

(二)适者生存的生态环境论

严复通过译著向人们介绍支配生物进化发展的原则即“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 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而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

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种与种争,群与群斗,其结果是“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难以适应生存环境者为环境淘汰,能够得以生存者皆强悍优良的品种。严复将这一原则引入人类社会,认为“人为天演中一境,且演且进,来者方将,”而“动植如此,民人亦然。

民人者,固动物之类也。”“是故天演之秘,可一言而尽也。天惟赋物以孽乳而贪生,则其种自以日上。万物莫不如是,人其一耳。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当今世界,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不断进化的民族将获得生存与发展,否则就会“弱者先绝”,如“美洲之红人,澳洲之黑种,何由自交通以来,岁有耗减?”这从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不仅动物植物之间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社会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乃至人和自然界之间也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在《天演论》中说:“天行者以物竞为功,而人治则以使物不竞为的;天行者倡其化物之机,设为已然之境,物各争存,宜者自立。”如果不能很好地做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必“不立者弱,弱乃灭亡”。他进一步说:“譬诸草木,必择其所爱与利者而植之,既植矣,则必使地力宽饶有余,虫鸟勿蠹伤,牛羊勿践履;旱其溉之,霜其苫之,爱护保持,期于长成繁盛而后已。

”这就非常明确的体现出了严复《天演论》中的生态思想,只有“使其果实材荫,常有当夫主人之意,则爱护保持之事,自相引而弥长,又使天时地利人事。

”也就是说,在我们进化的过程当中,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才能真正的做到适者生存。否则就会出现“大水溢,火山流,饥馑厉疫之时行”的场景。

(三)团结协作的生态群体论

严复在《天演论》中也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说好多动物和人类就是群居性的群体,那么在面对自然界的威胁时,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要团结协作,一直对敌,这样才能使它们这个群体生存下去。比如他在书中的“导言十一蜂群”中就讲到“盖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能群也。

第深思其所以能群,则其理见矣。虽然,天之生物,以群立者不独斯人已也。”接下来,他还举例说明“则禽之有群者,如雁如乌;兽之有群者,如鹿如象……昆虫之有群者,如蚁如蜂。

凡此皆因其有群,以自完于物竞之际者也。”人有了群体意识之后,就会有忧患意识,他在论二 忧患当中讲到“人非能为群也,而不能不为群。有人斯有群矣,有群斯有忧患矣,故忧患之浅深,视能群之量为消长。”最后在“论十六群治”当中,严复阐述到“顾专以明世间生类之所以繁殊,与动植之所以盛灭,曰物竞,曰天择,据理施术,树畜之事,日以有功,言治者遂谓牧民进种之道,固亦如是。

”也就是说,只有我们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遵循进化规律,不管是动植物群体还是人类群体,才能使其自身脱颖而出。

三、《天演论》生态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通过对严复《天演论》的文本分析,考察了他在书中体现的生态思想,包括要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调人和动物的进化都必须建立在承认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必须在遵循自然规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进行的。

这些都与我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谋而和,或者可以说是,《天演论》中的生态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或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都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更重要的启示就是,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某个人、某个团体的努力,而应该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团结起来,一起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使我们更加重视人类的社会性,群体性,团结性

严复《天演论》中的卷上导言论十一、论十二、论十七,卷下的论十六都是关于群居、群体、群治的论述。这就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人是群居性动物,社会性是人类的根本属性。在社会中,人必然会和其他人发生关系。当然书中,严复强调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而且最主要的还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要和睦相处。

“人心齐,泰山移”、“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等这些都是严复反复论述的最好证明。其实不仅仅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是对改善生态环境而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最好的方式就是团结协作,推翻封建王朝,我们是这样做的;挽救民族危亡、建立新中国,我们是这样做的;未来建立共产主义,我们必然也是这样做的!

(作者:霍文娜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