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东风新题型 兰州一中名师分析今年高考试题:语文出现新题型
语文出现新题型 数学考查生活逻辑推理
兰州一中名师分析今年高考试题
6月7日,我省高考首日进行了语文和数学考试,今年我省依然使用全国二卷。本报邀请兰州一中名师就当日的试题进行解析,语文今年最大的亮点就是出现新题型,数学今年的试题增加了对生活逻辑推理的考查。
语文:兰州一中 李国强
李老师表示,现代文阅读取消选考题,将“论述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全作为必考,放在试卷的最前列;之后是“古诗文阅读”及“默写”;第三部分是“语言运用”;最后是“作文”。这一变化,对广大考生来说已经不陌生了。
试题设计体现了《考纲》方向“体现时代气息”“贴近生活”“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论述文《明清花瓷崛起的轨迹》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暗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两篇新闻,从形式上,吻合了考查“新闻类语段”的预期;从内容上来说,“垃圾分类”即属于社会热点话题,又贴近百姓生活。
作文题所选择的6句经典语句,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及现当代名家经典语段的熟悉程度和对其精神实质的挖掘,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作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形式上,首先,选择面宽了。已不再像前两年高考作文选择面那么狭窄,必须从3个固定的事列中进行选择,并进行“对比、权衡、思考”;而是从6项中,任意组合2到3点,来谈看法。形式上更为自由,让学生有话可说。
其次,更能体现文化与社会的结合。2015年、2016年的高考作文,侧重于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的选择、看法和思考;而今年的作文,首先考查学生对一些经典语句的认识和思考,在此基础之上再考查学生对这些优秀的精神遗产在当代社会的意义进行思考,即考查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又衡量的学生以往鉴今的能力。
作文的传承主要表现在设题意图上。首先,“任务驱动”的特征依然明显,为防止套作现象,仍然以鲜明的写作要求让学生能够“就事论事”,避免了“万金油作文”充斥考场的现象。
其次,通过作文的材料以及思考旨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激发考生紧跟时代、锐意进取的使命感和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
如:材料1、6结合可以写“勇于拼搏,自强不息”,材料3、6结合可以写“时代为英雄着色”等等。此次试题中,题型的主要变化在于语言运用的第3题和第5题。语言运用第3题多年考“衔接”,而今年考了“得体”;语言运用第5题考了两年“图文转换”今年考了“纠错”。另外,新闻语段中涉及到图表,也是变化之一。当然,这些变化,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只要审题仔细,规范作答,相信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数学:兰州一中 孙建国
孙老师表示,2017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II卷对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考查既注重全面,又突出重点,贴切教学实际,试卷中的每种题型均设置了数量较多的基础题,许多试题都是单一知识点或是最基础的知识交汇点上设置,如第1、2、3、4、13、14、15题,同时试卷注重确保支撑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占有较高的比例,如必做题部分对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概率统计等内容,这充分体现了高考对主干知识的重视程度。
同时试卷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而且背景来自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与社会现实,如第9题以四位同学询问成语竞赛成绩为背景,考查生活中的逻辑推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这恰恰是2017年考纲明确考查的数学文化命题方向之一。
第19题以海水养殖场进行水产品的新、旧网箱养殖为命题背景,将数学中的概率、独立性检验等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考查考生处理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与人文特色,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为了提高区分度,试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也充分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圆锥曲线及导数大题第一问侧重于通性通法的考查,第二问的设计能力立意明显,对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试题信息的理解与加工,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