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什么家】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

2017-1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陶行知是我最敬佩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人格精神.教育思想.令人敬仰.十几年前,我曾在朋友处看到<陶行知文选>.<学陶师陶一百题>,就如获至宝,借

陶行知是我最敬佩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人格精神、教育思想、令人敬仰。十几年前,我曾在朋友处看到《陶行知文选》、《学陶师陶一百题》,就如获至宝,借来阅读,受益匪浅。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人民教育家,感受他的伟大与崇高。

他坚强有毅力。幼年时的陶行知就是个坚强有毅力的人。1902年,陶行知家境十分贫寒,11岁的陶行知失学了,在家中帮助干活。父母不忍耽误孩子一辈子,请人介绍陶行知到歙城上路街程郎斋门下求学,半工半读继续学业。

陶行知每天挑柴至城里卖掉再上学,下午被特许提前回去,赶到南山砍一担柴回家,每天来回路程20里。 这艰辛的半工半读也随着家贫日剧而中断了,陶行知只有一边劳作一边自学。当时歙县有位学问极好的贡生王藻老先生,受聘在歙县航埠头曹家任教。

曹府是宰相门第,父子两代大学士,候门似海,陶行知鼓起勇气,带着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登门求教,其好学聪颖,使王藻老先生破裂收其为门生。两村相距15华里,平常陶行知五六天去一次,不能劳作的雨雪天就天天去旁听。

一个风雪天,陶行知前往航埠头,途中路难行,到时王先生正在授课,陶行知不敢惊动,恭敬静立门外。一两个小时过去了,王先生无意一瞥,才发现门外满身批雪的陶行知,大为感动。艰苦环境对他的磨炼使他比别人懂事更早。坚强的意志、毅力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他重视平民教育。1917年,26岁的陶行知自美国学成归国,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陶行知满怀热情地

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德的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郭沫若评价陶行知是一个“人民意志,觉醒得比任何人都快而且彻底”的人民教育家。1926年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晓庄师范,在中国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适合本土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用他的理论教育影响着贫苦的孩子们,把真善美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里。

他极具奉献精神。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中度过的。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怀着“教育为公?**实甭嫱铡钡木瘢肜涂啻笾谛萜萦牍玻嗣窠逃乱担泄拿褡褰夥藕兔裰鞫氛乱稻瞎〈幔钕字丈? 一名海归学者,没有用自己的学识换取显赫的官位,没有为自己谋取舒适的生活,而是扎根农村,排除种种困难,筹集基金,创办学

校。把在国外学得的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改革、创新、规范教育,从没想到改善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与状况。他这种真正为民族大众着想、为国家教育着想的精神,让每一个人敬佩。现在如果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像陶先生这样踏实干事、勇于奉献的人,我们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干不好呢?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充实自己,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