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家族衰败之路:过于投机又欠缺运气

2018-01-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父女两代华人报业大王,因不专于本业,最终衰落到变卖祖业的境地,好在早先成立的家族基金会,仍在有限度的发挥影响72岁的胡文虎去世前,留下了一份

父女两代华人报业大王,因不专于本业,最终衰落到变卖祖业的境地,好在早先成立的家族基金会,仍在有限度的发挥影响

72岁的胡文虎去世前,留下了一份简单的遗嘱,把总额达二十六万四千元的现款遗赠给包括时任妻子陈金枝和女儿胡仙等24名亲属。并指定陈金枝和胡仙为信托人,嘱托二人在办理完其身后事后,负责变卖所有动产和不动产,二人平分变卖所得。胡文虎特意嘱咐二人,要继续自己的慈善事业。

胡文虎是20世纪上半叶名噪南洋的“双料大亨”,其所发明的“万金油”,销售网络覆盖地球上近半人群,被誉为“万金油大王”。1920年代初,胡文虎进军报业,以缅甸《仰光日报》为发端,在香港、中国大陆等地连续创办十几家报馆。

胡文虎去世时,家族企业历经多次动荡,已呈衰落之势。胡仙临危受命,重整胡文虎“旧日河山”,出人意料地把“星报系”带向巅峰,巅峰之后,一路下落,至今几已覆亡。吊诡的是,胡仙经历的家族财富过山车,与其父胡文虎经历的财富路线,如出一辙。

双料大王

1908年,胡文虎之父胡子钦辞世,留下岌岌可危的缅甸仰光永安堂国药铺。胡子钦一介江湖中医,兼打理中医药铺,在仰光苦心经营几十年,终究没有将之做大。因其信佛,平日行医时多施药济贫,因此离世时非但没有积蓄可分配,还留下了一笔债务。

26岁的胡文虎典当了妻子郑炳凤的一对金脚镯,完成了胡子钦的身后事。性格外向、脑子灵活、敢于冒险的胡文虎,随即与弟弟胡文豹商定要重振永安堂。胡文虎之母拿出了自己的平生积蓄,支持胡文虎兄弟的家族振兴大计。

胡文虎把进行外出考察作为振兴家族的第一步。妥善安排好永安堂的日常经营事务后,他只身前往香港,善思求变,每日工作近20个小时,在香港短暂停驻后,他在财富上就小有斩获,还清了父亲欠下的债务。胡文虎随后又到中国大陆、日本考察,希冀为永安堂谋求更大发展。在考察中,胡文虎深感中药在药效迅捷的西药面前颓势明显,如欲与西药争一隅生存之地,必须对中药进行系统改进。

考察结束后,胡文虎回到仰光与胡文豹实施中药改造计划。胡氏兄弟研究中缅药物,聘请多名西医专家加入研发。1910年,胡氏兄弟制造出了以万金油、八卦丹、清快水、头痛药为主的虎标良药,很快风靡东南亚。因当时东南亚一带瘴疠弥漫、蚊虫肆虐,虎标良药很快占领东南亚市场。

胡文虎眼光独到,洞悉世事发展走势,因而总能抢占先机。当欧洲战争即将演变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胡文虎说服胡文豹,赶在物价飞涨之前低价囤积制药原料。依靠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商业战术,胡氏兄弟在一战中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一战结束后,二人皆成为百万富翁。

深耕缅甸市场十年后,胡文虎开始了永安堂的全球扩张之路。1921年,泰国暹京分行设立。1923年,设立新加坡分行,短期内使虎标良药的销售量大增。胡文虎顺势而为,于1926年将虎标良药总厂由仰光迁往新加坡,谋求虎标良药的第二次发展机遇。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商业嗅觉极其灵敏的胡文虎,从中看到了虎标良药的发展契机。他随即移居香港,以香港和上海为中心,快速布局永安堂全球网络。一面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创办分支机构,一面在中国各地借势扩张。特别是1929年建立上海分行后,胡文虎把商业活动重点转向了中国大陆。此外,胡文虎还力主在汕头建立制药厂,有效地将虎标良药供给中国市场。

1938年,据当时的统计数据,胡文虎名下的财富已达3000多万美元。

为配合虎标良药的行销,胡文虎在1921年介入报纸生意。从最初与朋友合资创建《仰光日报》,到1951年元旦,经其手在曼谷出版《星暹日报》和《星迟晚报》为止,战乱不断的30年间,胡文虎创办了缅甸《缅甸晨报》、新加坡《星洲日报》,中国大陆汕头的《星华日报》、厦门《星光日报》等近20份报纸。

像在中国大陆全面开设永安堂一样,胡文虎还设想过到湖南、汉口、沈阳、台湾等地办报。有人对此评价道,“胡文虎仅凭四年的儒家初级教育才学,打造出了令人惊叹的现代报业王国。”

短短30年,胡文虎几乎同时成为名震东南亚的“万金油大王”和“报纸大王”。当时的东南亚华侨中,论商业规模,胡文虎是极个别能与“橡胶大王”陈嘉庚相匹敌的南洋侨商。

除了商业,胡文虎也几乎是唯一能与陈嘉庚在国内的慈善贡献比肩的侨商。除却捐赠数额巨大的钱财,难以计数的药品和粮食。1935年,胡文虎更是宣布拨款三百五十万,计划十年内在全国各地创办1000所小学。后来因为虎标良药效益显著,改为五年。

后由于战事爆发,千所学校计划只落实了300百余所,用去150万元。结余的200万元,胡文虎于1938年致函蒋介石,建议把此项存款稍作变通,购买公债。此外,胡文虎还捐赠过包括厦门双十中学、汕头女子中学等近七十所中学。

1952年,胡文虎参与创办南洋大学,成为南洋大学首批十一人执行委员之一。先是捐赠名下房产给南洋大学用作宿舍,在南洋大学的创办因英国殖民地政府的阻挠陷入困境之际,胡文虎借助自己的星报系刊文抨击英国殖民地政府歧视华文教育。

两年后的9月,距离南洋大学开学8个月之际,胡文虎离世,将自己的教育理想寄托给了女儿胡仙。

传承迷途

胡仙继承了胡文虎的教育理想,同时也继承了胡氏家族的企业王国。

当时,由于1949年后的中国政府禁止胡文虎在大陆销售虎标良药,旗下星报系的大陆分支机构也被迫关闭,新成立的人民政府还没收了胡文虎在广州、福建的财产。

胡氏商业王国大厦将倾,对于胡仙而言,这并非良好的家族传承时机。

胡文虎家族人丁不旺,选择女儿胡仙作为继承人实为无奈之举。儿子胡好因飞机失事先于胡文虎离世,其余的儿子鲜有天资聪颖者,继承了他散落在东南亚各地的药业公司。

胡仙临危受命,开始了复兴星报系的旅程。此时,盛极一时星报系只剩下位于香港的《星岛日报》在勉强为继,其子报《星岛晚报》则处于亏损状态。

据记载,胡仙上任第一天,即“独自一人和员工一起步入报馆乘电梯上班,并不时微笑着和熟人打招呼。她分头到各个办公室看望员工,听取属下对重振报业的建议。”因此很快赢得员工的尊重,“老板没有架子,充满活力,善于体贴人,是个值得信任并有追求的领导。”

紧接着,胡仙进行了一系列的报业改革。胡仙沿袭父亲“以商养报,以商救报”的遗训,以“能赚钱的报纸就是好报纸”为原则,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现代企业最流行的事业部制,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重视市场调查,布局星报的海外发行网络。

极具前瞻性地通过卫星等现代化传输手段,把新闻从香港传送到纽约、旧金山、多伦多、温哥华、悉尼、伦敦等地。由于受到电视的冲击,香港报业在1960年代整体陷入困境,胡仙重新确立办报宗旨,提出要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增加报纸的信息量,加强与政界、文化教育界的联系,还主动与广播、电视、电影合作。

得益于胡仙的一系列变革,低迷了近20年的星报系又开始焕发生机。1972年,星岛报业在香港上市,并于上世纪80年代雄霸香港报业广告,一度垄断了地产广告。巅峰时期,胡仙控制的报纸多达7份,包括《星岛日报》、《星岛晚报》、《英文虎报》、《快报》、《天天日报》、《华南经济日报》及在深圳创办的《深星时报》。她还斥巨资收购了著名的文化传信公司。

在胡文虎去世30年后,胡仙打造出了星岛报系,成为享誉港岛的“报业女王”。极盛时期,星岛集团及文化传信的市值高达84亿港元,胡仙本人拥有其中的50亿港元。与此同时,胡仙的国际声望日隆,当选为国际新闻协会主席,该协会对她的评价是,“胡仙首先是一个报人,一个真正懂得报纸为何物的人。

她在当今报业激烈竞争中,一步一个台阶,不断把报纸推向时代的浪峰,成为真正的喉舌。她是伟大的报业家、新闻女杰。她当选为主席,是当之无愧的。”

极盛之后,等待胡仙的是一连串的厄运。

1985年的一次土地拍卖会上,胡仙以6.36亿港元拍得香港尖沙咀广东道太阳广场地块。半年以后,胡仙以8.3亿港元将该地块卖出,转手即获利2亿港元。房地产业丰厚的收益让胡仙逐渐把重心转移到房地产投资上来,除了进军香港地产外,她还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地四处出击,参与了近20项物业投资。

1989年起,海外地产业一落千丈,胡仙自此背上沉重的债务。1992年9月的股东大会上,胡仙首次承认之前投资海外地产比例过高,导致星岛集团背上巨额债务。

尽管如此,她并没有打算就此在地产上停步。同年12月,她开始涉足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1996年1月,胡仙孤注一掷,联合香港新创新公司、广州市煤建公司、广州五羊房地产公司,投资16亿元兴建广州翠湖山庄。孰料,该投资项目的收益远远低于胡仙的预期。期间,胡仙再向港澳多名财富大亨举债数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这给胡仙危在旦夕的事业以最后一击。星岛集团股价跌到不足1元。胡仙彻底绝望,其个人负债已达6亿元之巨,无奈之下,她只好变卖祖传物业,包括父亲留给她的虎豹别墅。1998年12月18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宣布,斥资亿元港币全面收购虎豹别墅。

此举意味着胡仙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一代“报业女王”就此陨落,胡文虎倾心打造的星报系从此一蹶不振。1999年3月,经过几番博弈,胡仙被迫同意将星岛报业出售给国际传媒集团,辞去星岛主席之职,但可担任董事会的特别顾问6年,每年获得900万元利润分成,这让胡仙免于陷入破产的绝境。

星岛集团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曾叹惋:“她(胡仙)的失败,在于不专于本业又遇人不淑,过于投机又欠缺运气。”

1998年以后,胡仙几近淡出商界,继承父志,把精力投诸慈善事业。专注于担任1972年在香港成立的胡文虎基金会主席之职,胡仙先后把位于广州、福建永定的胡氏家族的房产赠送给当地政府,辟为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和胡文虎纪念馆。1993年,胡仙在福建成立了胡文虎基金会(福建),主要承担胡氏家族在闽粤两地的慈善事务,至今仍泽被四方。

相较于当年同为南洋华侨领袖的陈嘉庚家族,胡文虎家族如虎落平川,寂静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