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信牛宜顺 兖州李洪信、牛宜顺受聘为济宁市政府经济顾问

2018-0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本网讯:(记者武平)在19日上午召开的济宁市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上,李洪信.牛宜顺.邱亚夫三位民营企业家被市

        本网讯:(记者武平)在19日上午召开的济宁市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上,李洪信、牛宜顺、邱亚夫三位民营企业家被市政府聘为经济顾问。

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为获聘市政府经济顾问李洪信颁发聘书

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为获聘市政府经济顾问牛宜顺颁发聘书

李洪信现为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牛宜顺现为华勤集团董事长,邱亚夫现为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近年来,三位民营企业家不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抢抓机遇、推进开放,敢为人先、务实创新,所在企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年销售收入均已过百亿元,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他们独到深邃的眼光、推进发展的经验、务实苦干的精神对于促进全民创业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兖州两位民营企业家受聘为济宁市政府经济顾问,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推进我市民营经济加速崛起。

    东方圣城网讯: 从靠3万元贷款和30多名农民工白手起家,到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纸上市企业、全国最大的高档涂布包装纸板生产基地和中国食品包装用纸领军企业。这三十年的艰苦奋斗历程,尽管没人说得清李洪信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付出了多少努力,但是大家能知道的却是,他创造了一个造纸业不可复制的时代传奇。

谈起自己创业的经验,李洪信轻描淡写地说"当初干上造纸这一行,我属于误打误撞。

"1971年,李洪信高中毕业回家务农,期间他拉过板车,抗过麻包,还在乡工交办当过会计。1976年李洪信到兖州城关公社纤维板厂(太阳纸业的前身)打工,纤维板厂倒闭后,李洪信开始为青岛造纸厂加工草浆。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供应草浆中断,这时他想到了自己造纸。可是,"纸是如何造的"却让这30多名终日与纤维板打交道的"泥腿子"犯了愁,为了学到造纸技术,李洪信带领大家背着煎饼、咸菜来到了泰安学习造纸技术。

学成归来,大伙花2000多元买了两台1092mm的二手纸机,开始干造纸。白天他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卖纸,晚上就学习钻研造纸技术。有时车间里实在忙不过来,他就"兼职"做工人,夜以继日的工作。 1985年,太阳纸业与青岛造纸厂联营,借助青岛造纸厂的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实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1992年后的两年时间,太阳纸业与美国、加拿大、香港建立了4家合资企业,引进外资2816万元美元,规模迅速扩大。

1997年,太阳纸业改制成为民营企业,李洪信买断了集体资产,成为了实际控制人。2011年,太阳纸业全年共完成浆纸产量308万吨,实现营业总收入259亿元,上缴国家税金(包括海关税)15.34亿元,位列2011中国企业500强第341位,综合竞争实力位居中国造纸行业第三名。

时间将曾经的辉煌留给历史,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未来。在市委、市政府掀起全市新一轮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热潮、把"工业立市"确定为第一发展战略的大形势下,太阳纸业正迎来更加优越的发展时机。

据李洪信介绍,今年太阳纸业预计销售突破300亿,利税突破20亿;到"十二五"末,兖州本部销售确保500亿,力争600亿,进而冲刺1000亿,建设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受人尊重的世界一流造纸企业,为我国民族造纸工业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感言: 笔者认为,用"用学习换成长,用成长换成绩"这句话概括太阳纸业的发展史最合适。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事,也是一件一件干出来的,而"一口就吃成胖子"这种创业态度无法取得成功,所以,一家企业在发展伊始必须端正学习态度。 市场不会只为某家企业敞开大门,参与者都有获得市场选择的机会,但机会却不是随时会从天上掉下的馅饼,只有有所准备的企业才会被市场青睐。

所以,只有学习,才能知道市场需要什么而自己该做什么,才能给发展寻到正确的定位,才能理顺发展的蓝图,才能避免自己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企业,如果不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怎么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得机会和发展空间?学习可以帮助自己更快的成长,而实力的成长得到不断壮大之后,必然会得到市场的肯定。 改革开放的34年,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34年。一家企业的成长壮大,需要人才、资金、政策、思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却是学习的态度,是企业,就应该也必须去学习。 (宋延坤)

    东方圣城网讯 说起橡胶产品企业,就不得不提兖州华勤;说起兖州华勤,就不得不提创始人牛宜顺。这位现年57岁的汉子,用了二十三年的时间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做成了一个年销售收入高达226亿元的国际化大集团,同时更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演绎了一个企业无限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行业神话。

1989年,满怀创业豪情的牛宜顺率领几十个农民建立起了胶带厂。他顶住压力,苦干实干,克服了资金紧、贷款难、缺人才、缺技术等难题,带领销售人员全国各地找市场,逐步打开了销路。

在短短的几年内,企业便被当时的国家煤炭部、化工部确定为全国胶带生产定点企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央提出了企业体制改革。

牛宜顺以企业家特有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嗅觉果断出击,一次性买断企业内部的集体资产,使企业由集体性质变为民营性质,并成为济宁市率先一次性买断企业内部集体资产、由集体改为民营的改革典型。 上世纪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整个世界,牛宜顺又以全球化视野的高度发展企业,果断提出了把华勤集团建成亚洲一流的橡胶制品基地和世界级企业。

1998年,牛宜顺与欧洲著名的输送带制造商法国德普勒集团成功合作。2005年,华勤集团又与世界500强之一的意大利倍耐力集团合资合作。

2007年,牛宜顺又主动出击,与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固特异集团合作生产输送带产品,建设全球最大的输送带制造基地。三次与世界知名集团公司的合作,使华勤集团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去。

目前,华勤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行业内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集团占地3000余亩,员工近8000人,下属10家子公司,拥有年产12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轮胎、1000万套顶级轿车轮胎、4000万平方米高强力输送带、1亿标米高压胶管、10万吨钢帘线、10万吨钢丝绳、50万套汽车尾气过滤器的生产能力,是全球最大的输送带生产企业和顶级轮胎制造商,中国企业500强。

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26亿元。 在未来的发展中,华勤集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建设高端引领、科技支撑、主业突出、多业俱兴的"科技华勤、创新华勤、责任华勤、幸福华勤、千亿华勤、百年华勤"而不懈奋斗,为中国民族工业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再作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感言: 创新是企业强大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又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而且还有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或服务创新、市场创新等等。

只有创新力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才会变强,而华勤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每一个变化都是因为"创新"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创新世界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因为创新,华勤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输送带生产企业和顶级轮胎制造商,这给了我们以启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当前,创新已经成为市场对企业提出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有了创新,企业就能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或者市场壁垒,从而摆脱一定的竞争压力。

创新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它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如果不大踏步迈出创新的脚步,就注定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创业路不好走,但又不是"无路可走",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定能有所斩获,"一招鲜"也许还能吃遍天,但"招招鲜"肯定能获得市场青睐。(宋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