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张淦兵团实力 淮海战役国民党兵团军事实力如何
今的发展来之不易,先是对抗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再经过了长达数十年的国内革命,终于在四九年的十月中国解放了,内战平息,在这之前国民党以及共产党两方的战争一直持续着,其中战争无数次,规模最大的战争共有三次,淮海战役就是其中的一个。
淮海战役历史图片
虽然在这次战役之中取胜的是共产党,但是在淮海战役国民党兵团也是不容小觑的,更据可证资料原来在这次的战役中光是国民党兵团就已经有了足足八十万的兵力,可想而知这次的战役的重要性。当时的淮海战役国民党兵团总共就有七个兵团,而在这七个兵团中又有三十多个军,按人数来看,当时的国民党势力远远比过了共产党,他们之间有了二十万的差距。
不过败就败在国民党并不和谐,他们的内讧还是比较严重的,其中主要有刘峙以及杜聿明带领指挥,这次战争的兵团都是蒋介石心中最得意的兵团,同时也是国民党的王牌军队。
其中战力最强大的兵团还是的算上廖耀湘的兵团,他的兵团人数虽然不是最多但确实战斗力最强的一支,不过人数最多的还是黄维带的兵团,正因为黄维带的兵团最为强大,所以在战争的一开始的时候,共产党这边首先下达的命令就是攻打黄维的兵团,黄维的兵团不久就被攻破,这也使得国民党走向了失败的道路。
当然在国民党的兵团之中,他们的总司令刘峙也确实是一个非常无能人,要想赢,也得有一个强大的带头人。
淮海战役态势图
通过淮海战役态势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解放军与国民军进行交战的三个主要地点。在这场巨大的胜利中,国民军55万士兵被俘,而国民党自此失去了对江北地区的掌控。那么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呢?
淮海战役态势图
淮海战役总共被分成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粟裕为首的华野军剿灭黄百韬军团;第二阶段是以刘伯承邓小平为首的中野军围剿黄维军团;第三阶段是两军合力剿灭邱清泉、李弥和杜聿明军团。
通过这张淮海战役态势图可以看到,这三大阶段的主要作战地点就是碾庄、双堆集和陈官庄。其中,碾庄是粟裕与黄百韬军团交战的地方。粟裕在这场战争中打得相当辛苦,黄百韬一心想要坚守阵地,让粟裕没有办法。最后粟裕只能让士兵挖交通壕来接近黄百韬部队,最终歼灭了黄百韬军团。
在第二阶段中,刘伯承和邓小平同样遇到了难题。在廖运周临阵倒戈后,黄维开始放弃突围,同样采取了死守的方式等待援军的来临。而黄维军团的武器十分先进,被称为是机械军团,这让武器落后的中野军队打得十分困难。最后,在邓小平刘伯承的强势命令下,再加上华野军的部分势力的加入,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法打下了双堆集。
这两阶段之后,解放军形势一片大好,但是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人疲马困。最后两个军团进行了20天的整修。休养生息后的部队开始进行扫尾工作,将围困中的邱清泉李弥军队消灭,还攻下了杜聿明的部队。这场战争终于结束,以解放军全面胜利告终。
淮海战役陈官庄
陈官庄是淮海战役的主要战场之一,自1948年12月至次年1月是淮海战役第二、三阶段由我军对于国民党军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村落攻坚战。人民解放军将杜聿明集团团团围困于以陈官庄为中心向外放射的五千至一万米范围内,并不断缩小距离,最终由两个独立旅一举进攻将其歼灭,淮海战役全面结束。
驻马店信息港-驻马店市第一综合性门户网站!
陈官庄战役
陈官庄是我国河南永城东部的一个乡,与安徽萧县相接,作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主战场,也是该战役结束的地方,乡内有革命烈士陵园。
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中,国民党军的黄维军团于双堆集被围困,敌方为了保护主力,决定放弃徐州,令杜聿明率三个兵团组成一个大集团,避开正面交战,前去解救黄维,再一同南下。于1948年11月底,杜聿明集团沿徐永公路呈纵队向前蜂拥移动。
此时,华东野战军发现了南撤的杜聿明集团,于是全面追击围堵,使得敌军四下逃窜,全军混乱,杜聿明不得不暂停整顿。此时,我军乘机进攻,将其包围在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内,敌军屡屡突围均被击退,敌方第十六兵团在突围中全数被歼。此时由于正好平津战役尚未完成包围,于是野战军对敌方进行了为期二十多天的包围修整,期间不少士兵携带枪支前来投降。
至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与冀鲁豫军队两个独立旅一并发动总攻,直至10日下午,杜聿明被俘,我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
淮海战役独轮车
在淮海战役中独轮车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独轮车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最大功臣。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次战斗,经过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解放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陈毅在战争结束后曾经说过胜利是用独轮车退出来的,那么淮海战役独轮车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驻马店信息港驻马店市第一综合性门户网站!
独轮车推送物资图片
众所周知,像淮海战役这样大规模的战争需要大量的后方补给。正是山东几百万人民用独轮车向前线运载几亿的粮食和大量的枪支弹药,完成了淮海战争的后方补给。但是后方运输路线的中转站是在山东的俚岛,军用物资全部是从大连出发的。那时整个山东都在国民党的阴影笼罩之下,被苏军控制的大连就像是一个孤岛,想要从大连运送出物品只有海路一条。
指挥官决定将物资从大连运到俚岛,再从俚岛运到前线。那时候的俚岛非常的繁华,有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也没有引起敌人的警惕。独轮车一个个接一个地从俚岛出发,沿着乡间的泥泞路推到前线。运输人员的情况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临时民工。第二种是出夫,这是指有随军经验的村民。最后一种是受过一些训练的人员。因为从大连来的物资船时间不固定,所以不可能有人随地待命。通常都是一级一级地通知当地的地下党,动员群众运送。
山东人民就是这样推着独轮车运送前线物资。在运送过程中,有很多的民工都牺牲了,再也回不到他们的故土。这就是淮海战役独轮车的联系。
淮海战役支前民工
淮海战役的胜利,不单单是共产党军队的胜利,更是广大支前民工的胜利。因为,当时支援前线的民工数量巨大,据统计高达543万人,远远超过了参战的军队的兵力数量。
驻马店市第一综合性门户网站!
支前民工照片
这五百多万的民兵几乎都来自淮海战役战场周围的江苏、山东、安徽和河南四个省份。其中,随军的常备民工有22万,二线的民工有130万,其他近400万都是后方临时调动的。
他们主要的任务是运送粮食和弹药装备。据说为了打这场战役总共筹集了9.6亿斤的粮食,最后运送到前线的也有4.3亿斤,而这些都是民工们靠小车推靠担子挑靠肩膀扛送过去。据说当时的民工队伍里,大小车辆有88万辆,挑子30万副。此外,他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护送伤员。为此,准备的担架就有20万副,他们最后转运了9.8万伤员,这些士兵的生命都是他们拯救的。
据说,战役初期,中共方面初步预算的兵力与民工的比例是1:3,可是到了第三阶段已经高达了1:9,也就是说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身后,都有九个民工在支援他。由此可见百姓们支前的积极性之高。
关于这些支前的民工,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小竹棍的故事。那是山东农民唐和恩支援时带在身边的棍子,他从家乡山东出发,之后的五个多月里他去了许多地方,包括江苏、山东、安徽三个省八十八个城乡,而他每经过一个地方都会在竹棍上刻下这里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