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杨贤江的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摘 要:杨贤江主张青年代写论文应当树立“发达生长”的、现实的和进步的人生观,确立改造社会的人生目的;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途径是“到民间去”。杨贤江的青年人生观教育思想对于开展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构建动态发展的人生观教育观念和内容,引导当代大学生确立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人生目的,增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杨贤江;青年人生观教育思想;启示 一、杨贤江的青年人生观教育思想 杨贤江(1895—1931)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着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
他的青年人生观教育思想深刻、渊博、切实、全面。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华所在。
杨贤江认为,人生观乃是“对人生的一种见解,即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看法”[1]。青年人“对于人生问题,总该有个确定的观念。因为人的生活要有意义、有价值,必得定个人生观,不然,一天天地过活,还不知道忙个什么,岂不可笑”[2]。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对青年人生观问题深入地进行了研究。 (一)主张建立“发达生长”的、现实的人生观 杨贤江认为,青年的人生观应是“发达生长”的、现实的、进步的。
他说:“照人生二字的意义来讲,已很可以明白:一、人是一种动物,就是人是应该活动的,不动便是泥菩萨;二、人是一种生物,有求生的欲望,向生的一条路上走,去想生的方法;三、人是进步的,这是人的重要条件,如单是活动一生,不知求进步,那与一般动物无别了,所谓‘人为万物之灵’,就全在能求进步这一点。
不但进步,还须革新。这样论来,人是活动的、求生的、进步的;青年的人生观就该依据这一条件去努力——发达生长,永远保持着这种青年的精神。
”[3]从这一表述中,可见他所谓的人生观是对人生的一种见解,是对“人类”的把握。“人是进步的”道出了人类发展的规律。这还不是人生观,而是确立人生观的依据。要想确立正确的、现实的人生观,青年还要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和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有充分的了解,并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人生观。
杨贤江具体指出,确立人生观必须“从青年的需要、现代的趋势和中国的现状这三方面来研究考虑”[1]。人类总是不断地推陈出新,勇于进步。
作为人类一分子的青年,自然和全体人类一样要进步、要发展,但青年自有青年的特殊性,他要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所以他们在树立人生观过程中更需要面对现实。 (二)确立改造社会的人生目的 杨贤江认为,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和革命的人生观,是青年一代的头等大事。
他明确指出,青年的“人生目的,在于对全体人类有贡献,来促进人生的幸福”[2]。“为社会谋福利——从事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革命事业,定为今日中国青年该定的大志”[4]。
在这里,杨贤江把青年人生观中的核心——人生目的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为什么以此做为人生目的呢?这是由人生价值观决定的,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个体能够对于你生活的世界做点什么,留点什么,而这“做一点”、“留一点”对个体来说就要贡献。
这样,就从总的目标上廓清了青年的人生目的——对人类有所贡献。但这毕竟是一个非常大而空泛的自标,它虽正确,却不着边际,难以实行。要具体实行,切入点就是“改造社会”,也就是说,要大处着眼——“对于全体人类有贡献”,小处着手——“从事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革命事业”。
杨贤江不仅把“改造社会”看做是一个具体的行动方略,而且看做是人生的目的。 (三)指出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途径和方法 1.
学习和研究“新兴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五四”之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当时的思想界是件大事。杨贤江在他所编的《学生杂志》上发表大量的论述革命人生观与社会改造的论文、短评,指导学生阅读《马克思学说概要》、《资本论入门》等社会科学着作,号召青年走马克思、列宁所指引的路。
他指出:“新兴社会科学是革命理论上的武器,是社会改造的意识上的准备。”[5]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正是指导青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完成“改造社会”的人生目的的锐利武器。
2.投身于社会实践。杨贤江认为,要使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必须教育青年投身于社会实践。他总结了“五四”学生救国运动的经验后指出,“救国的事业决不是我们学生所能独干的,乃必须使全国被压迫的民众,都联合起来才行,所以我们又须向民众中间去活动”[6]。
到民间去,就是到实践中去,这是每个具有正确的人生目的的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途径,也是对青年的人生目的、人生品质的一种认可和检验。
二、杨贤江的青年人生观教育思想的启示 (一)从实际出发,构建动态发展的人生观教育的观念和内容 杨贤江提出的确立“发达生长”的、观实的、进步的人生观,就是把青年人生观的形成看做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所以,探讨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这一问题,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出发去分析影响大学生人生观的主客观因素,从而构建动态的人生观教育内容。 1.
社会的发展,要求青年人生观教育的观念和内容也要随之发展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是社会的人,大到人生观,小到行为习惯,都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我国现阶段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外来文化带来的各种价值观念,高等教育实行的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管理制度,构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成为大学生人生观的价值坐标和奋斗取向。
与此相适应,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教育者不应再是高高在上,不再是“我挥手,你前进”,而应是变导师为助手,变指引为帮助。光有观念上的改变还不够,人生观教育的内容也要随之改变,不仅要有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需要等基本内容,还要追随时代,贴近实际,把荣辱观、就业观、恋爱观、网络观、社会发展观等纳入人生观教育的范畴。
这样的人生观才是“发达生长”的、观实的和进步的;这样的人生观教育的观念和内容,才是与时俱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