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规则应用 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2018-03-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深化的展开,以货币供应量或者汇率作为中介目标不再能够有效稳定物价和产出

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深化的展开,以货币供应量或者汇率作为中介目标不再能够有效稳定物价和产出,在这种背景下,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纷纷转向以利率为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公布、以来,货币供应量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近年来这一指标也出现了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的问题。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中可采用简单利率规则如泰勒规则的观点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较大关注,本文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人民银行历年来的重大政策转变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从不同方面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在中国出现的问题。

在定量分析部分,本文就1992-2008年的季度数据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选取了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利率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HP滤波法来估算潜在产出,通过对月度数据算术平均来估算通货膨胀率。

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标准泰勒规则的反应系数进行估算后发现,在标准规则中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系数小于1,泰勒规则在中国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政策。

通过广义矩估计对利率平滑规则的反应系数进行估算后发现,对通货膨胀的反应系数虽有所上升,但仍然小于1,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小于0,这可能是由于货币政策外在时滞较大,所以表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

利率平滑系数超过0.9,显然不能而描述央行的行为,利率平滑规则同样不适用于中国。在定性分析部分,本文从政策效应视角出发对泰勒规则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经过对资产价格向实体经济变量的传导路径考察后发现,在中国由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分割程度较高,实体经济变量不能有效反应资产价格的变动情况,在中国,货币政策主要影响虚拟经济变量,采用泰勒规则对资产价格的变动影响较大,但不能有效影响物价和产出。

 本文的结论是泰勒规则的一些前提条件在中国虽然已经逐渐具备,但在货币政策运用中只可适当参考,还不太适合直接采用这样的简单利率规则。总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应用情况,为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采用利率规则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泰勒规则  货币政策  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