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宫宝田 《一代宗师》宫羽田原型曾任职帅府卫队

2017-08-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电影<一代宗师>里,武林高手宫羽田和师兄丁连山一同演绎了北方武林的故事.那么,这两个人物的原型又分别是谁呢?他们是否与沈阳有过缘分呢?八卦

在电影《一代宗师》里,武林高手宫羽田和师兄丁连山一同演绎了北方武林的故事。那么,这两个人物的原型又分别是谁呢?他们是否与沈阳有过缘分呢?

八卦拳名师宫宝田曾任职帅府

电影中的宫羽田,又名宫宝森,被认为其原型是八卦拳的名师宫宝田。

记者从沈阳武协了解到,在历史上,宫宝田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并且曾经在沈阳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是并没有在本地留下传人。

据《尹派宫式八卦拳大师宫宝田传奇》一文中介绍,宫宝田是山东人,拜在尹福门下,这位尹福是八卦掌始祖董海川的弟子。27岁时,宫宝田随师父进宫当差,成为四品带刀侍卫官,先后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近身侍卫,是清廷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

记者查阅《辽宁省志体育志》了解到,民国时期张作霖为了加强自己的帅府卫队,广泛聘请各路武林高手,还从山东请了宫宝田出山,委任为东三省巡阅使兼三军武术总教练,后来担任张作霖的护卫队长。据张氏帅府博物馆介绍,张作霖当年的确聘请过武术教练,不过因为年代久远,记者并没有在帅府博物馆获得有关宫宝田资料的印证。

据了解,当时宫宝田在胶东很有名气,号称胶东第一把金交椅。他虽然身材矮小,但是身轻如燕,手臂过膝,转换如猿,是当时的功夫大家。此外,河北八卦、形意名家李光普和以戳脚、翻子名闻关内外的胡奉三等也都在帅府卫队当过武术教官。

后来,张作霖死于皇姑屯,宫宝田深感震惊,告老还乡。张学良数次电报催促,但宫宝田始终未归。

电影编剧张大春解读丁连山

电影中由赵本山饰演的丁连山,介绍得并不清晰,只是在电影中匆匆露了两面,看似高深莫测。惟一可以知道的是,丁连山是宫羽田的师兄,并且早已退隐江湖。

有关这个隐退于市井的武林高手的故事,记者查找了一些历史资料,但是本地几乎毫无记载可寻。倒是电影《一代宗师》的编剧之一、台湾作家张大春撰文简要介绍了此人的来龙去脉,其中还关涉到1912年的奉天血案。

这起血案,发生在辛亥年武昌起义成功之后,东北的革命党也希望在沈阳响应关内革命。此时,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授与奉天城防司令和剿匪司令之职的张作霖站在了清政府的一边。

他所剿的对象之一,是一个名叫张榕的革命党。这个人是汉军旗人,祖上一直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守陵墓,早些年被牵连进吴樾行刺“出洋五大臣”的案子,当时被抓进了监狱。据张大春的描述,张榕后来因为得了江湖人物宫宝森的帮忙,策反了一个姓王的狱吏,这才逃出监狱。此后,宫宝森又筹措了一笔旅费给张榕东渡日本,成了新创的同盟会之一员。

东渡回国后的张榕,开始在自己的家乡沈阳筹备东三省独立事宜,谁知因此而正面与急于建功的张作霖相逢。1912年1月23日,张作霖赴张榕的饭局之约,席间忽然提前离席,随后两个枪手冲进来将张榕乱枪射死。此后,张作霖大肆逮捕、射杀在沈阳的革命党,这就是著名的奉天血案的始末。

且说奉天血案之后,宫宝森仍旧心向革命。而张作霖也念念不忘继续清除张榕的同党。1915年,张作霖设局,试图将这些人一网打尽。

当时,奉天监狱里关着一个精神失常的日本浪人,名叫薄无鬼。张作霖在此时释放了这个日本浪人,任他在奉天街头拔刀狂舞,斩杀无辜的路人。这事被宫宝森与丁连山看在眼里,两人便商量着要为民除害。于是,丁连山揽下了重任,而要宫宝森担负起壮大自家门派的重任。

此后,丁连山凭借一身本领,轻松结果了那个日本浪人。不过自己也为此不得不亡命天涯,数十年隐姓埋名。而张作霖也因此达到了让东三省的革命势力藉由反日而浮出水面,再留给日本人去追讨其余的目的。

张大春写这篇文字,主要的史料依据来自丁连山自己的回忆录。有关奉天血案一事,本报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文章中曾经有过介绍,张榕被救的过程坊间有两种说法,除了狱吏策反一说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张家人通过人脉走动最后救出张榕,但都没有提及过宫丁二人。

记者就此询问了帅府专家,研究室康主任表示,1912年的奉天血案确有其事,张作霖也曾在1915年前后发布过一些告书等追剿革命党,但是关于日本浪人一说,则并没有过任何记载。

本报记者 高巍

民国时期的沈阳武林

举办了首次武术擂台赛

在电影《一代宗师》里,北方武术家们占据着重要的戏份。那么,在历史上,民国时期的东北真的高手云集吗?当时的武林又是什么样子呢?

其实翻查民国时期的资料,那时候的沈阳的确是武林人才聚焦的地方。

关内高手“闯关东”

历史上的东北地区,原本是以少数民族骑射为主,清末弓马及长兵器等武技衰落,各种贴身短打的武术开始由关内传入辽宁。

据统计,清末时辽宁地区有30多个镖局,沈阳的震远、锦州的三盛、营口的永发和得胜等,都远近闻名。而教授武术的拳房仅大连、丹东就有20余家,其中不乏武术大师,如北镇武当剑传人宋惟一、朝阳鹤拳创编人许诚灵、复县翻子戳脚大师于伯谦等。

据《沈阳武林志》记载,从1891年开始,陆续有多个流派的武林高手从关内到了沈阳,比如山东李元箭在沈阳传授螳螂拳;河北人段洛绪、段洛永、徐兆熊等人传授戳脚、翻子拳;河北人郭金镛在大连传授燕青拳等。此外,还有太极、查拳等多个门派。但是当时辽宁武术的发展与传播还处于一种无序分散的状态,武术门派林立繁杂、派系相互排斥。

东北地区的首次武术擂台赛

民国时期武术进一步被发扬光大,尊称为“国术”,并列为中小学必修课,使武术从民间传习转入政府公开推广与普及。1928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并举行了首届武术国家考试,同时饬令(上级命令下级,多用于旧时公文)各省筹设分馆。

此时,沈阳市内教授武术的场所几乎到处可见,特别是南市场、北市场以及大西关和小西关处,可以说是“习武者日多,习武之风大盛”。

据《辽宁省志·体育志》记载,辽宁地区于1931年5月成立了辽宁省国术馆。时任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的张学良顺应民意,批准每年由省财政拨款6000元作为辽宁省国术馆开馆经费,辽宁省国术馆正式成立。只可惜此时距离“九一八”事变只有五个月。

1931年9月,辽宁省举行了首届国术考,这是东北地区首次由官方组织、策划的武术比赛。张学良亲自担任了此次考试的名誉委员长,并多次亲临现场观看比赛。

为了防止比武伤人,擂台比赛规定刀、枪、剑等用具一律换成木制,并在枪杆前绑扎棉花,蘸上白灰,比武中以中点数少者为胜。此外,这次比赛还有女性报名参加,成为当时的佳话。

可惜的是,很快“九一八”事变就发生了,大批武林人士不甘成为亡国奴纷纷转回关内,留下的也都是隐姓埋名,不再收徒传武。比如武式太极拳高手顾云柯以卖馒头糊口,后来幸好得到了爱国人士巩天民的帮助才得以暗中传授拳法。不过,东北的武林经此变故也逐渐陷入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