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跃进事件 记焦裕禄之子、河南省杞县县委书记焦跃进
“当年父亲做县委书记,任务是征服自然灾害、拔掉兰考的穷根子。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我的任务就是带领农民群众尽快富起来。”
36年前,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用自己的生命在党和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36年后,焦裕禄的儿子焦跃进用自己的努力再次赢得党和人民的信任,走上河南省杞县县委书记这个与父亲同样的工作岗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走出了一条闪光的足迹。焦跃进说,父亲的背影,是他人生旅程的指航灯。
焦县长京城卖大蒜
杞县的大蒜像当年兰考的泡桐一样出名,质地优良,但由于农民观念和信息的滞后不能转化成市场优势。“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为农民找市场,是政府的失职!”走上杞县领导岗位的焦跃进思绪万千。
2000年11月,全国第三届农产品供需见面会在北京召开,时任杞县县长的焦跃进亲自带领县乡干部站在了王府井绿屋百货的柜台前推销大蒜。当顾客得知这是焦裕禄的儿子时,北京市场的大门热情地敞开了,焦跃进带的6种土特产样品在几天内销售一空,“杞县大蒜”一下子在首都市场打开了局面。
焦跃进接着提出“大蒜兴县”战略,大蒜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45万亩,并相继建成了10万亩的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86家蒜片加工企业和200多座冷库。杞县一跃成为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大蒜生产出口基地县。
杞县103万人口,95%以上是农民,长期以种植传统粮棉作物为主。焦跃进与县委、政府一班人达成共识: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带领农民走产业化之路。为从根本上解决卖粮难问题,焦跃进带领杞县农民大力推广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小麦新品种“小偃54”。
县里在拓展销路的同时,与农民签订收购的期货合同,保证在来年麦收时,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群众种植的优质小麦,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杞县农民种植的15万亩“小偃54”成了真正的订单农业。
焦跃进请来省内外的农业专家为农民讲课,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启发农民的市场意识,让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做给农民看,然后领着农民干。如今,杞县百万亩小麦已全部转化为优质麦,粮经作物比例达到1∶1。焦跃进说,真正可喜的其实不在于粮经作物的种植调整到了什么比例,而是杞县农民的思想观念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父亲的眼睛在看着我”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三不怕苦,四不怕死,一心为着人民的利益”,这是至今为人民所传颂的焦裕禄精神。
“父亲逝世时,我只有5岁。”虽然父亲的音容笑貌在焦跃进的记忆中已不再清晰,但焦跃进比他人更多地体悟着父亲的精神。
焦跃进奋斗在父亲长眠的土地上,历任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生产队长,共青团兰考县委书记,兰考县固阳乡、东坝头乡乡长、乡党委书记。1992年,焦跃进走上兰考县副县长岗位,1999年后相继出任杞县县长、县委书记。
“党的恩情令我们终生难忘,更激励我像父亲那样做人,报答党和国家。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我始终感到父亲的眼睛在看着我。”
担任杞县县长后,为理清发展思路,焦跃进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作为第一要务,除了必须要开的会议外,很难在机关大院里找到他。几年来,他走遍了全县的乡乡村村和企业车间。每当逢年过节或雨雪天气时,他都不会忘记带上民政部门的同志一起去看望生活还有困难的贫困户,察看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苦难。
杞县前年连降大雨,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焦跃进连续十几天与乡村干部群众一起,战斗在抗洪第一线。当一位大娘得知面前指挥排水的是焦裕绿的儿子时,激动地拉着焦跃进的手说:“你是焦书记的儿子,你一定能帮我们早些把水排出去。”这一天,焦跃进从城关镇排完水回到办公室时已是深夜,次日清晨,他又匆匆赶往其他灾区。
“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和焦跃进接触,感受更深的,是他所具有的强烈的现代意识。“我们县的大蒜采用先进的脱毒技术,已作为礼品蒜大量出口日本、韩国;我们的螺旋藻味精,不仅鲜度好,对人体还有保健作用;为了占领市场,我们坚持发展绿色食品,县里种植的万亩菜花,全部都是无公害蔬菜……”谈起杞县的优势,他滔滔不绝。
焦跃进深知,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知识将寸步难行,更没有资格当领导。在任乡长时,他脱产到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大专班学习,以后又通过函授学习取得本科文凭。他认为,只有利用一切时间用知识武装和充实自己,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工作再忙,焦跃进每天都要触网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掌握新的科技动态和各种信息。有一次,焦跃进在互联网上了解到,当年秋季豫东地区有较大雨水,他立即将这一信息告知有关部门,让他们早作准备。果不其然,洪涝灾害发生时,由于县里提前做了准备,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被降低到最低限度。
“我只是一个普通党员,但我和父亲的目标是一致的——一心为着人民的利益!”焦跃进把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和工作的动力,向着父亲创造的人生境界一步步迈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