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框架理论 新闻的框架理论简介 1989字 投稿:赖羶羷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一年级数学教研组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加强教研组建设为根本,以理论学习为手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搞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工作目标: 1、 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素质,坚持业务理论学习,全面系统的学习…
阿联酋富基拉战略粮仓储备项目 轴 流 风 机 专 项 安 装 方 案 中冶成工建设有限公司 2011年3月 目 录 1 工程概况 ............................................................…
传播学关键概念和重要理论 - 关键概念 - · 传播 · 信息 · 反馈 · 符号 · 讯息 · 人际传播 · 大众传播 · 把关人 · 媒介 · 受众 · 舆论领袖 · 中介因素 · 模式 · 宣传 · 易读性 · 舆论 · 假环境 · 刻板印象 …
新闻的框架理论简介
新闻学传播学研究中的框架理论(Framing theory),源自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思想。不过,戈夫曼的框架概念却是借用人类学家、心理学家柏特森(Bateson,G)的。框架概念经历了从柏特森的人类学到戈夫曼的符号互动理论,再到传播学的历程。
1959年,戈夫曼出版社会学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在讨论个体如何向他人呈现自我的方式时,引入了框架分析,他认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呈现的各种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框架”,“这一框架涉及各种动态问题”,既有助于“把读者已经具有的零散经验联结在一起”,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值得检验的指导”,“框架按逻辑展开”。
若对上述观点进行解读,可知戈夫曼同时在三个层面上使用框架概念:1.研究对象(个体);2.
读者;3.研究者。对个体来说,在社会中展开活动,必须对情景进行定义,这是个人行动的前提。框架就是人们界定情景的组织类型。对读者来说,当框架帮助读者将“零散的经验联结在一起”时,实际上就是指导读者(受众群体)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对研究者来说,框架“提供了一种值得检验的指导”,也即说,框架有助研究者对事件进行回溯、检验或指导,通过检验原有架构,可对事件作出主观解释与结构性思考。
1974年,戈夫曼出版《框架分析:关于经验组织的一篇论文》一书,进一步阐述他早年的框架思想:“框架”是属于个人“解释的图示”,“通过这么一个图式,每个人可以发现、了解、确认和区分信息或事件”。 高
夫曼认为,人们的日常活动隐含或使用了特定的诠释框架,它可使原本混沌的情境变得具有某种意义。它还是人们建构某特定现实所遵循的规则,或者说是“意义的一个特定范畴”(one finite province of meaning)。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管思想的重要凭据,也是传者提供给受者应当如何理解符号的诠释规则。——这多少已涉及符号及信息流动的问题。
框架理论被引入新闻学、传播学后,主要应用于新闻生产、媒体内容和媒体效果三个研究领域。将框架理论引入新闻传播领域的是美国传播学者吉特林(Gitlim)。他给框架下的定义是:框架是“关于存在着什么、发生了什么和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上进行选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
”框架是一个持续不变的认知、解释和陈述框式,也是选择、强调和遗漏的稳定不变范式。通过这样的框架,符号的处理者按常规来组织话语。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特定的新闻报道,而是一种经过了抽象并且具有一般规律的处理方式。
上世纪80年代,框架理论方兴未艾,有学者称之为“研究媒介与民意关系的新典范”,学者纷纷展开论述。美国学者加姆森(Gamson)是框架理论最重要的研究者,他将“框架”分为两类:一指“界限”(boundary)如摄像机之镜头,镜头的作用是将重要的予以取用,将不重要的予以排除,犹如画框的作用;一指诠释社会现象的“架构”(building frame),即以
此解释、转述或评议外部世界。前者代表了取材的范围, 后者则是显示意义的结构。有学者认为:“界限”和“架构”,一个主内,针对人的认识结构而言;一个主外,以信息交换和互动为意向。前者为后者设置了大致的边界范围,后者又会引领前者如何取舍景象。
此外,加姆森还提出,一个成熟的框架分析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关注生产过程;二是考察文本;三是在意义协商中一个带有主动性的受众和文本之间的复杂互动。 另一传播学者恩特曼(Entman)则认为,框架包含了选择与凸显两个作用,框架一件事,就是在报道中进行挑选并特别处理,以凸显社会现实的某些方面。恩特曼的选取与凸现,与加姆森的“界限”阐述的是同一方面的内容。
中国学者中,臧国仁的《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三民书局,1999)和潘忠党的《架构分析:一个亟需理论澄清的领域》(《传播与社会学刊》,2006年第1期)对框架理论有较为深入的探讨。不过,上述资料在大陆难得一见。
为阐释新闻的框架,对文本进行话语分析不失为一个可行的路径,这就涉及语言学的范畴。为探视新闻框架背后的意识形态,则不得不涉及新闻生产的社会制度以及新闻生产者个人的政治倾向,这又离不开文化背景。在我看来,框架理论比议题设置理论涉及的内容和议题更加广泛。单纯从两者的关系看,媒介议程必先达致一程度,方能产生框架效应;从方法论上看,议程设置理论是定量研究,框架理论是定性研究;从操
作层面上看也有根本的区别,显然不可能合流。
(参考文献: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张洪忠:《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0期;高芳:《简析框架理论》,敏思博客。)
新闻的框架理论简介 新闻学传播学研究中的框架理论(Framing theory),源自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思想。不过,戈夫曼的框架概念却是借用人类学家、心理学家柏特森(Bateson,G)的。框架概念经历了从柏特…
传播学关键概念和重要理论.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个人变得虚伪无比!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相遇是缘,相知是份,相爱是约定,相守才是…
国际新 闻界 传括掌研夯 一 一 一 【 文章编号 〕 国外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研究 口 蒋忠波 邓若伊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成都 , 摘要 新嫌体环境 下嫌体 的议程设笠功 能是否依 然有效是议程设笠研 究领域 中迫 切需要 回答 的问题 …
河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微博传播的议程设置功效探析 姓名:白楠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新闻学 指导教师:胡连利 2011-05 摘 要 摘 要 微博是web2.0时代新兴起的一种集成化、开放化的互联网社交服务。作为代表着公众话语权的全新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