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哲文的简介 罗哲文——文物文化的守护神

2017-05-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者:徐迅雷 在88岁上,又一位大师逝去.2012年5月14日,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研究所原所长罗哲文因病逝

作者:徐迅雷 在88岁上,又一位大师逝去。2012年5月14日,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研究所原所长罗哲文因病逝世。88年的生命历程,罗哲文与古建筑打了将近70年的交道,他被誉为“文物的守护神”。

前年夏天,他还坐飞机到了杭州。他兴致勃勃地找来一辆自行车,一路骑车考察正在申遗的京杭大运河。早在6年前,我就在一个评论中提到罗哲文先生,当时他作为文物专家、古建筑学家,为保护京杭大运河四处奔波游说。

罗哲文是四川宜宾人,16岁时高中毕业,考入中国营造学社,成为梁思成、林徽因的学生。半个多世纪来,他“踏遍青山人未老”,考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古迹,尤其是古代建筑遗存,成为我国文物遗存的“活档案”。

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基础越来越雄厚,我国对数百处国宝级古代建筑进行了重大维修,如万里长城、西藏布达拉宫、青海塔尔寺、山西太原晋祠、朔州崇福寺等等。作为全国古代建筑保护与维修事业的组织者,罗哲文或亲自设计,或主持方案评审,或参加竣工验收,他始终精力充沛地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古建维修工地上。

在去世前两年,在86岁的高龄上,他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天上飞来飞去”,这让人充分明白什么叫“老当益壮”。

罗哲文先生著作等身。调查研究之余,他先后撰写了一系列多方面、多角度探索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论文和专著。早年我就买过他领衔所著的《中国名塔》《中国名陵》《中国名观》《中国名关》这系列丛书。除了自身的学术考察与研究,更为重要的是,罗哲文在中央与地方、行政与学术之间,能够构建起良性互动的桥梁。

也就是说,他在调研与实践中获得理论认知,成就了巨多学术著作,同时又直接投身于实践,以实际的努力保护全国各地的重要文物。

有一组数字与罗哲文密切相关:全国103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逐批评定,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批审定,30多处我国境内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申报成功罗哲文都是亲历亲为,从而使得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广度与深度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拓展。

“面对时代变迁和文物保护事业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关,罗哲文总能够高瞻远瞩,顺应潮流,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但有时候,他老人家也不能不爆发怒火,中青报报道说:1998年,浙江省定海市大拆大建,古宅老居为新居“让路”,这座极具江南特色的历史文化古城,在“旧城改造”中被毁得面目全非。

次年,包括罗哲文在内的一批古建筑专家前去调查,希望当地政府能保护古建。

当地政府置若罔闻,并加快了拆迁速度,0.8平方公里的古城,转眼间只剩下0.13平方公里。罗哲文愤怒地找到媒体,将此事曝光,并得到中央的批示,这座古城的拆迁才被制止罗哲文认为,零打碎敲的破坏不是最危险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城市的决策者,其权力越大,其毁坏力也更大,“他的一个错误决定,就足以使一座城市的文物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文化,保护艺术,保护国之精粹。“艺术是以一种优雅的姿态对待世界的沉思。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语作家黑塞如是有云。文物也好,艺术也好,文化也好,确实都是一种“没有后坐力的武器”,它所具有的是优雅的姿态与沉思的力量,它需要有活的人的保护。是的,罗哲文先生就是这样的文物保护者、文化守护神;当今这样的守护神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