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郑志强 [中国江西网]政协委员郑志强:江西30%大学男生做不了一下引体向上
据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十年来,中国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常见病患病率持续下降。但是,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下降明显,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肥胖率明显增加。
对此,省政协委员、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郑志强教授提议,青少年体质的提升需要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取决于一个国家、社会对体育价值的深刻认识,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校应责无旁贷。当体育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运动的意愿得到社会上下的认可和鼓励时,提升青少年体质必将水到渠成。
学校、家长不重视 体育课被当成“过家家”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在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的要求下,体育课课时仍不能保证,尤其在中小学的毕业班,体育课几乎成了“摆设”。一名南昌某中学的初三学生告诉记者,课程表上一周两节体育课,但基本上都会被其他学科的老师‘临时’取消,一个月难得上一次。“体育课经常变成物理课、英语课,老师说我们是毕业班,应该以读书为重。”
一名中学体育老师孙老师也感觉到,现在学生身体素质大不如前,小胖墩明显增多。他称,现在体育课上不仅在减少运动量和运动难度,“围着操场跑两圈、做广播体操或者干脆在教室下象棋,上体育课就像‘过家家’。”
30%大学男生做不了一下引体向上
省政协委员之一,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郑志强教授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他称:“现在大学生,有近30%的男生无法完成一下引体向上,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成绩也特别差;大学一年级的成绩普遍低于大学二年级学生;许多大一新生尚未养成锻炼的习惯,甚至对运动有排斥心理。”
郑志强表示,要改变一些家长和学校“重智轻体”的育人理念,尚需时日。但转变当前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迷信于题海战术以应对考试并由此剥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权利和乐趣无异于饮鸩止渴,只能培养出精神脆弱,四体不勤的下一代。
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学院专业学生,其罹患心理疾病的比例是全校最低的,足以说明体育的特殊作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组织和社会应凝聚共识,把增强青少年体质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看待。
建议: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情需部门监督
对于当前状况,郑志强提议,青少年体质的提升需要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取决于一个国家、社会对体育价值的深刻认识,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校应责无旁贷。当体育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运动的意愿得到社会上下的认可和鼓励时,提升青少年体质必将水到渠成。
对此,他提出三项具体举措:第一,应巩固完善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和体质健康评价制度,将体质检测不及格或逐年下降的学校进行通报,并取消学校和校领导各种评优评先资格;每年举办青少年体测运动会,各小学、初高中和大学各年级学生在媒体监督下抽查一定比例的学生参加,并及时向社会通报,并将此成绩作为评估各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体测运动会优秀的学校和体育教师应予以嘉奖;
其次,增设专项运动会,可酌情增设篮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当前深受欢迎、便于开展项目的校际比赛,以此促进带动各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将参加专项运动会的成绩作为考核各单位体育工作的有机组成。
第三,应切实保障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各级各类学校要以开展“阳光体育”为载体,制订青少年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具体要求并抓好落实。鼓励学生加强运动,形成热爱体育锻炼意识。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媒体和家长委员会等应每年不定期组织联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各级媒体上公布。应关心重视病残、体弱学生,根据医嘱组织组织开展保健活动和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