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
于右任,民前三十三年出生於陜西涇陽斗口村,民國五十三年十一月十日,因拔牙引起高燒,病逝台北榮民總醫院。銀行保險箱中僅見碑帖一本和一紙遺書。
于右任活了八十六歲。自述:「我之作書,初無意於工,始則鬻書自給,繼則以為業餘運動,後則有感於中國文字之急需謀求其書寫之便利,以應時代要求,而倡標準草書。」自十三歲隨太夫子漢詩先生習字,直至去世為止,於書道努力不輟;到了晚年,更以寫字為最好的運動和最快樂的事。
于右任的書學歷程,可約略分為四個時段:
一、真書時期─民國元年至二十年,年三十四至五十三歲。
二、行書時期─民國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年五十四至五十八歲。
三、草書時期─民國二十六年至三十八年,年五十九至七十一歲。
四、標準草書期─民國三十九年至五十三年,年七十二至八十六歲。
其寢饋金石碑版之學,所見極廣,收藏有墓誌一百六十多件,所謂「遍臨百碑自成一體」。自曰「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濕枕」(見圖一),可見于右任在魏碑所下的苦功。
因于右任倡標準草書,於是草書史有了四個系統:一、章草二、今草三、狂草四、標準草書。
(二)于右任提倡標準草書之原因
民國二十年始,于右任即提倡標準草書。劉延濤於手寫本(1959林華堂版)序中有云:「現在各國,印刷用楷,書寫用草,以成通例。革命後之強國,更於文字之改進,不遺餘力。………然則廣草書於天下,以求制作之便利,豈非當今之急務歟!
」又云:「以社會需要之迫切,與民族文化所寄託,家有至寶,若不返而求之,非特不能抱守,亦且無形退化;非特不能應天下之變,恐將發生極端之搖動,有與所載俱墜之虞。然則光大以永其傳,因所利而利之,正有待也。
」民國三十一年于右任臨標準草書自敘云:『吾國文字,書寫困難,欲持此以自立於競爭劇烈之世界,其結果則不遺必變,不變則全部落後有必然者。就時間論,大禹惜寸陰,陶侃惜分陰,「時乎時呼」,其為聖哲之所寶貴也如此。
乃知吾人之所當惜而尤當爭者,以分寸計之,已為失算!故此後國家民族億萬世之基,皆由一點一畫一忽一秒計起;人與人,國與國之強弱成敗,即決於其獲時間之長短多寡,文字改良雖為節省時間之一事,然以其使用之廣,總吾全民將來無窮之日月計之,豈細故哉!』
于右任認為,草書省時,具現代時間觀。但歷來推之不行,因為寫出的字跡必須要自己和別人都要能看得懂,否則便如孫過庭說的:「草乖使轉,不能成字」。因此,經彙集數十家之書,整理出來七一一個代表符號,掌握掌握「方便辨識、記憶、書寫」法則,而完成此一史無前例的學習草書工具書。
1、雙本----1.于右任(1972):標準草書。上海市:上海書店。(見圖二)
2、手寫本----1.于右任(1959):于右任先生臨標準草書千字文。林華堂。(見圖三)
以上所列墨跡本臨標準草書,為于右任第二次墨跡本,第一次墨跡本,則於抗戰期間寫於重慶。
面對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雙本、手寫本,以下分成導讀應用、欣賞兩個面向探討。
(1)于右任題《標準草書千字文‧百字令》,說明標準草書的重要性。譯文「草書文學,是中華民族自強工具。甲骨而還,增隸,各有懸針垂露。漢簡流沙,唐經石窟,演進尤無數,章今狂在,沉埋久矣。誰顧?試問世界人民,寸陰能惜,急急緣何故?同此時間,同此手,率誰臻高度。符號神奇,髯翁發現,秘訣思傳付,敬招同志,來為學術開路。」
(2)于右任在自序中云「隋唐以來,學書者率從千文習起,因之草書名家多有千文傳世,故草書社選標準之字,不能不求之於歷來草聖,更不能不先之於草聖千文,一因名作聚會,人獻其長,選者利益,增多比較;二因習用之字,大半已俱,章法既立,觸類易通。
斯旨定後,乃立原則:曰易識,曰易寫,曰準確,曰美麗。依此四則,以為取舍。字無論其為章為今為狂,人無論其為隱為顯,物無論其為紙帛為專石,為竹木簡,唯期以眾人之所欣賞者,還供眾人之用。並期經此整理,習之者由苦而樂,用之者由分立而統一,此則作者唯一之希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