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国治台北小吃 流口水 ——舒国治《台北小吃札记》

2018-03-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何华(文) 这几年陆陆续续读了一些舒国治的文章,觉得好!他主要写旅游.电影.音乐.书籍,写得节奏悠闲,"不着边际".我稀里糊涂跟着他的文

● 何华(文) 这几年陆陆续续读了一些舒国治的文章,觉得好!他主要写旅游、电影、音乐、书籍,写得节奏悠闲,“不着边际”。我稀里糊涂跟着他的文字走,刚开始还睡眼惺忪,走着走着透彻起来,仿佛走进“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后来,见了舒国治照片,惊异他的干瘦古僻,还带着点儿奇峭,倒不像是活在当下的人。杨德昌过世,周末翻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回味追悼,无意间,居然在这电影里撞上舒国治,就是那个(小张震躲在屋梁上偷看拍戏的)片厂摄影师。

近日在看他的《台北小吃札记》,享受又难受,一会儿流口水、一会儿咽口水,实在折磨人。对写吃的书,我一向留心,我可以放胆说,这书非比寻常。举个例子吧,《永乐布市对面“清粥小菜”》一篇结尾写道:“台北吃规规矩矩的清粥早饭的店,刹那间,竟然找不到了。

便因这样,我从南区迢迢坐一趟六六O公车,在塔城街下车,走到这里,为了什么?为了吃一顿三五碟蔬菜的农村社会极是起码的早饭也。”这让我立马想到安伯托·艾柯的那句名言:“你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如果角色从A点到B点花费的时间超出你愿意接受的程度,那么你看的那部电影就是一部色情片。

” 哈哈,就是这样,饮食男女啊饮食男女! 清供又透着烟火味 《台北小吃札记》写卤肉饭、牛肉面、包子馄饨烧饼油条乃至萝卜汤高丽菜,不管荤的素的、咸的淡的,经舒国治一一道来,都化为品格简净的“山家清供”,妙的是这些清供,又透着恰当的世俗气、烟火味,让你恭恭敬敬又蠢蠢欲动。

顺带说点我自己的记忆。第一次去台北,一个人背包的,晃了十天,住的是廉价的学生宿舍。记得傍晚抵达,放下行李就赶去辽宁街“小张家” 的夜市,电影《春光乍泄》结尾就在这里拍的。走在里面,喧哗一如电影里的热闹场景,我尽量让自己冷静。

那个台北初夜,我在辽宁街的一家食摊,吃了两碗浓郁的卤肉饭,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饥馋?卤肉饭实乃台北的大实惠。 几天住下来,和学生宿舍的老板娘熟了,她建议我去搭乘“平溪线观光小火车”。

瑞芳、十分、望古、岭脚、平溪等小站构成了“平溪线”。铁轨像马路,铺进镇子,如同江南水乡的流水绕过人家。这一带本是矿区,这些窄轨小火车当初都是用来运煤的。平溪线总长13公里,途经6座隧道、15座桥、好几处瀑布,还有流不尽的溪水,看不完的青山。

一路上各站自由上下,不限次数,车票当日有效。在“十分”站下车时,没行几步就撞上一家卖切仔面的,当时正饿得慌,一头栽进店里。那会儿根本不知什么切仔面,既然人家的招牌挂的是“切仔面”,就点了一份。

没料到端上一粗瓷大碗,汤色浓白,油面上丢下一把小白菜,色香味俱佳。我探头灶台一看,乖乖!几大根猪腿骨正在翻滚慢熬。去这种小店,“目测”最重要,舒国治也是讲究“目测”的。

小摊位,锅碗瓢盆灶就在目前,有经验的食客,瞅瞅也就心里有底了。平溪线虽为观光客所设,但并不热闹,三三两两的游客点缀十分小站,愈加衬托出小镇的僻静。那天吃完了,舍不得离开,借着店里的境氛,晕乎乎地打了个盹。

醒来,见一只大黄狗躺在脚下,毛色泛着绸缎的光泽。再目测一下这狗,大抵也就更知道店家的品质了。 该保守的保守,该创新的创新 回头再说舒国治,有次,他和梁文道闲聊,话题转到日本巨峰葡萄,“舒哥”摇头叹息:“这不是葡萄。

葡萄要甜,但不能只是甜,要是没有一丝酸味,何显其清鲜?又如何讲究口味的比例味蕾之均衡?吃这种甜如蜜的葡萄还不如干脆吃糖。”真的,有道理! 舒国治对吃,有一套自己的家法:该保守的保守,该创新的创新。

譬如,喝个西瓜汁,他也要加一块凤梨进去打,令水兮兮的西瓜汁添一袭酸蜜味;甚至还要请店家榨一角柠檬片,更使西瓜汁多了清肝醒郁的芬芳疗意。 《台北小吃札记》,掀开每一页都是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