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挽联 悼挽戴安澜将军的几副对联
戴安澜(1904——1942),安徽无为人,字衍功,号海鸥,学名炳阳。国民党抗日名将。1942年3月,率国民党远征军主力陆军第五军二ΟΟ师出师缅甸,与日寇奋勇拼杀,后在撤退途中遭到日军伏击,身负重伤,于5月26日在缅甸矛邦地区壮烈牺牲。闻此噩耗,国共两党的一些知名人士均有挽联,表达敬仰和哀思之情。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的香山寺为戴安澜将军举行国葬。国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济深主祭,对戴安澜的精神给以高度评价,并撰一联以挽:“孤军歼敌,捷报频来,伟绩缅家声,完节更逾谢幼度;万里招魂,灵旗倏下,遐荒归战骨,临风痛哭马文渊。
”“完节”,完美的节操。“谢幼度”,即东晋名将谢玄,字幼度,曾率兵八万击败苻坚率领的前秦八十七万大军,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遐荒”,边远荒僻之地,联指缅甸境内战场。
“战骨”,战死者的骸骨,戴安澜去世后,全师官兵悲恸万分,含泪伐木制棺,将遗体入殓,护榇归国。“马文渊”,即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字文渊,在进击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此联借历史名将为喻,对戴安澜孤军奋战,以身殉职给予以极高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深切的悲痛和哀挽,读之催人泪下。
国葬时,毛泽东专门从延安拍去电报,电报在“海鸥将军千古”六字的后面,题写了一副诗一般的挽联:“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城;浴血东瓜守 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上联主要写了戴安澜慷慨高歌二ΟΟ师英勇顽强的军人本色;下联用几个典型的战斗场面,对戴安澜将军远征缅甸取得的战绩,戴安澜将军誓驱日寇的豪情壮志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对戴安澜将军战死沙场的结局表示了深切的惋惜。
全联激情满怀,将戴安澜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将海鸥将军悲壮而动人的事迹,将自己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腔仇恨都壮怀激烈地倾注在诗一般的挽联里,寥寥数语,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便屹立在我们的眼前。
周恩来也送去了挽幛致哀,挽词中有“黄埔之英;民族之雄”之联语。戴安澜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而周恩来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故有“黄埔之英”之赞。戴安澜所部壮举,国外报刊评为“无论在中国抗战史上或世界大战史上均有其不朽的价值”,又有“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人光荣簿中增一新页”等语,故有“民族之雄”之颂。
联语对戴安澜将军为抗击日寇而壮烈献身的爱国壮举作了高度评价。
曾率部参加淞沪会战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的挽联是:“国外播雄威,万里尸归魂壮烈;军中草露布,千秋言在气清刚。”戴安澜所部曾在缅甸东瓜保卫战中重创日军,又在突围被阻时以寡敌众。
上联“国外播雄威”即指率部重创日军之盛举。戴安澜殉职后,其灵柩辗转万里,最后落葬安徽芜湖,“万里尸归”即指灵柩归葬之艰辛,赞颂逝者英魂壮烈,令人钦敬。下联中,“草”指写作、起草。“露布”,指军旅文书,戴安澜著有《磨砺集》、《战场行》等,“千秋言在”即指此。
“清刚”,清正刚直。唐王勃《平台略论·贞修》:“美哉贞修之至也,或抗清激操,杖清刚而励俗。”此联赞扬其有壮烈之魂、清刚之气,言近旨远,生动传神。
此外,蒋介石、朱德、彭德怀等也有挽联,蒋介石的挽联是:“虎头食肉负雄资,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如何。”朱德、彭德怀共送的挽联是:“将略冠国门,日冠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