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逵与玉册 泰安《浩然正气碑》与北伐战争中的马鸿逵
●马廉朴 不久前,记者从有关方面得知,在山东泰安市内有两块石碑,一碑为"国民革命第四军第三次北伐阵亡烈士墓碑";另一碑为《浩然正气碑》(亦称《革命纪念馆碑》)系甘肃省临夏籍国民党西北军高级将领马鸿逵亲手书写所立,记者后在泰安市伊协负责人弥宪宽等人的帮助下,拓片、采访有关知情人,使该碑文重现世间,成为临夏穆斯林参加国民革命、拥护祖国统一的又一有力佐证。
马鸿逵(1892—1970),字少云,回族,1892年生于临夏县韩集阳洼山,系西北"三马"之一。国民党西北军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兰州陆军学校毕业。1912年任宁夏新军都统;1914年至1917年任袁世凯、黎元洪的侍从武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曹琨、吴佩孚任命为骑兵总指挥,率部开往热河。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马鸿逵表示顺从;1925年冯玉祥委任他为国民军新编第七师师长,驻防宁夏的金积、灵武;1926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南方北伐,马鸿逵部扩编为国民联军第四军,任总司令;1927年初,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第四军军长;1933年初就任宁夏省主席,抗战爆发后,马鸿逵出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12月,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解放时逃到台湾,后定居美国;1970年1月病逝于洛杉矶。
1926年5月上旬,广东革命政府派遣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为北伐先遣队,从广东肇庆出发,挺进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进行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完成国民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誓师北伐。9日,北伐战争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声中正式开始。参加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军共8个军,约10万人,蒋介石为总司令。北伐的主要对象是三支北洋军阀部队:一是直系吴佩孚,占据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和河北的一部,约有兵力20万;二是由直系分化出来自成一派的孙传芳,割据着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有兵力20万左右;三是奉系张作霖,控制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地区和山东,约有兵力30多万。
北伐军首先集中兵力在两湖战场打击吴佩孚所部。北伐正式开始后,国民革命军连克长沙、平江、岳阳等地,8月底取得两湖战场上的关键一战——汀泗桥、贺胜桥战役胜利。10月,北伐军进抵武汉,先后占领武昌、汉阳、汉口,全歼吴佩孚部主力。
与此同时,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同年9月17日,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的国民军在绥远五原誓师,宣布全军加入国民党,并率部进军陕西、河南,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攻击河南。
北伐军在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转向江西战场进击孙传芳所部。11月起,北伐军向南浔路一带发动攻势,消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南昌、九江,随后又攻占福建、浙江。1927年3月下旬先后攻占安庆、南京。3月21日,北伐军占领上海。
至此,长江以南地区完全被北伐军控制。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两党团结合作、一致对敌,北伐军将士英勇奋战,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辉煌战果。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北伐军从广州打到武汉、上海、南京,打垮两大军阀,歼敌数10万,一场规模空前广大的人民革命。
1928年2月2日至7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二届四中全会,改组了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机构,蒋介石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会议认为"加倍努力以促进北伐之完成,实为今日不可稍缓之工作",并通过《集中革命势力限期完成北伐案》。
会后,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桂(李宗仁、白崇禧、黄绍棠、李济深)4大派系,它们的军队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集团军,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分别担任这4个集团军的总司令,共约100万兵力。
北伐的作战部署是:以何应钦为北伐军总参谋长,留守南京;第一集团军沿津浦线北进;第二集团军沿京汉线北进;第三集团军由京绥、正太线东攻,各路会师北京。4月5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
4月9日,下达总攻击令,第一、第二、第三集团军,分别沿津浦、京汉、正太铁路向奉军发起进攻。当时,奉系军阀的安国军亦号称百万,共有7个方面军团,分别以孙传芳、张宗昌、张学良、杨宇霆、张作相、吴俊升、褚玉璞为军团总司令。
其作战部署是:对京汉路、津浦路取攻势防御,对正太路、鲁西、大名一带取攻势,参加作战的兵力达60万人。4月27日,第一集团军攻克山东泰安,大破张宗昌、孙传芳联军主力,直鲁军向黄河北岸溃退。
5月1日,北伐军第一集团军占领济南。日本为阻止北伐军北进,于5月3日出兵济南干涉,制造了"济南惨案"。国民政府对日采取妥协的方针。北伐部队撤出济南,绕道北进。5月下旬,李宗仁率第四集团军沿京汉线北上。
5月28日,各集团军开始全线进攻,相继攻占邯郸、石家庄、保定、德州、大同、张家口等地,直逼北京、天津地区。5月30日,张作霖见大势已去,命令部队撤离京津地区,向滦河方向退却。他本人决定出关。
国民政府委派南桂馨、孔繁蔚为代表到北京与奉系代表张学良、杨宇霆谈判和平接收京津事项。议定国民政府给奉军撤退以方便条件,奉军未完成撤退以前,国民党政府军队不予追击。6月2日,张作霖发表出关通电。
次日凌晨,张作霖乘专列离北京返奉天(沈阳)。6月4日晨,当专列行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预谋炸死。同日,国民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8日,第三集团军商震部开进北京城。6月12日,傅作义接收天津。
6月15日,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宣称"统一告成",要求与各国遵正当手续另订新约。6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旧京兆区各县并入该省;北京易名北平;北平、天津为特别市。
6月27日,张学良返回奉天。7月1日,张通电停止战争,并开始与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商洽合作事宜。7月6日,蒋介石及参加北伐的主要将领在北平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举行北伐完成的祭告典礼。北伐战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据《泰安通鉴》等有关史料记载,1926年至1928年,马鸿逵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与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宗昌、孙传芳的直鲁联军殊死作战,曾解西安之围,掘地道破曹县,血战凤凰岭,并"缴获"孙传芳"五省联军总司令"银质大印和乘坐的绿呢轿,在整个北伐战争中,马鸿逵部以勇猛善战闻名,攻则能克,守则必坚,屡立战功。
1930年5月至6月,在中原大战期间,马鸿逵部被蒋介石扩编为讨逆军第十五路军并封为总司令。1930年6月—1931年9月,马鸿逵在山东泰安市驻防一年有余,这两块石碑先后立于1928年和1931年,碑文详述了马氏率部参加北伐、中原各大战事的经过以及其在蒿里山营建纪念馆的过程及建制,是了解马鸿逵其人与民国泰安兵事以及蒿里山在近现代变迁的重要史料。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两碑均在泰安市蒿里山公园山顶,两碑相距约50—60米,据《泰山通鉴》记载,1928年9月,马鸿逵在蒿里山建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次北伐阵亡烈士之墓"并立石碑,石碑高约300厘米,宽40厘米,呈四菱柱型,上呈菱椎型,正面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次北伐阵亡烈士之墓",背面题写"重于泰山",左右两侧分别题写孙中山先生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碑文为魏碑体,该碑现存于蒿里山公园山顶向南约50米处,无款识。
另一碑为《浩然正气碑》是1931年春季,马鸿逵于蒿里山顶所建烈士祠,又称革命纪念馆。据民国学者赵新儒《泰山小史注》载:"(民国)二十年(1931),驻军马鸿逵部,拆蒿里山塔基,立烈士祠。
王钦若《封祀坛碑》云:"二十年后,驻军马鸿逵部拆毁(蒿里)神祠,就蒿里山顶修烈士祠"。又耿静吾《说岱》云:"民国二十年(1931),驻军马鸿逵部拆蒿里山巅塔基,建十九年战役阵亡烈士祠,屋宇四所,碑亭一,憩亭二,名日‘泰安公园’。"又李东辰《泰山祠庙纪历》云:"民国二十二年(应为二十年)马鸿逵将(蒿里祠)全庙拆毁,运至蒿里山顶建革命烈士纪念馆。碑碣充石料。"
工成,马鸿逵曾于祠堂大门之内镌立丰碑,以纪始末。但其祠于国共战事中毁坏无存,马氏碑石也残毁仆地。其残碑今幸存旧址,残石高1.80米,宽1.20米,厚0.3米。碑阳为马鸿逵题、杨□运书"天地正气"楷书四大字。碑阴系马鸿逵撰书之《革命纪念馆碑》,湮没半个世纪的马氏碑记,至此得重见天日。现将其碑文移录如下:
(上缺)纪念馆碑
(上缺)肄业陆军学校,每闻国难方殷,外患日亟,辄发指眦裂,恨不即时握兵符、持戈矛,与帝国主义者周旋于海上。继闻"(上缺)政不纲,提倡革命,以救祖国,辄心焉慕之。又恨远隔关河,不能追随左右,以遂御侮之初衷。
迨辛亥革命,共和告成,□"(上缺)战中,斯时虽未获东来一觐总理,然已了解革命与建设之心理,益知非三民主义不足以定国是。旋调驻绥远,正"(上缺)训练士卒。适先总理派海涛同志北来,令先悬青天白日旗帜,担任西北军事工作。
此余受知之始。即诸将士从事革"(上缺)十三年冬,率一旅之众,由绥而陇。饥军五千,环境险恶,几濒于危。苦力支撑,将及二年之久。至十五年秋,北伐军兴,始以陆"(上缺)名义援陕,孤军深入,械少粮绝,惟本大无畏之精神,始得解长安八月之围,而巩固西北革命之基础。
此后出关会师,历豫东"(上缺)赵北之地,攻城摧敌,我诸将士,努力革命,屡作先锋,卒使敌军奔溃,北伐成功。十八年春,由惠民移师洛阳,为拥护中央及维"(上缺)计,毅然与各友军班师回郑。
虽数被截击,然军心一致持以镇静,卒能绕道归来,非团结之坚,不克脱此艰险也。十九年夏,讨逆"(上缺)当津浦、陇海两路要冲,转战豫鲁之间,始取东明,继守兖州,终克泰安。
计大小数十战,死亡二千馀人。幸在总司令蒋公指(上缺)平大难,促成统一。并地方积匪,次第肃清,得偿誓死救国救民之夙愿。呜呼!此我军参与国民革命经过之略历,可告无罪于(上缺)者大乱甫定,驻军泰安,于追悼历年阵亡将士,及建纪念塔后,复在蒿里山顶刻石,为我军阵亡诸先烈永留贞珉。
并建筑"(上缺)厢房六间,六角亭一座,方亭二座,命名曰"革命纪念馆"。购置书籍,陈列于中,供人入览,藉为开通民智之一助。
后之登此"(上缺)怀之馀,遍阅载籍,且知我军为主义而战,为党国而战,奋斗频年,始获于泰岱峰下有此结晶也。窃幸轮奂一新,规"(上缺)岳英灵,东壁图书,权作琅嬛福地,当亦死难先烈所深慰,而为革命同志所乐许乎?是为记。
总指挥马鸿逵撰并书(印:马鸿逵印、少云)。
(上缺)年□月。
据史料记载,该石碑毁于解放战争。1947年4月,华东野战军拟定泰蒙战役计划。泰安战役使泰山名胜古迹特别是蒿里山受到很大损坏。战前,蒿里山山脚、山腰、山顶碉堡林立,战壕交错,山底下削成陡壁。华野记者描述"蒿里山原为泰安城外的名胜之一,现在山上的苍松翠柏已被蒋军砍伐一空,山顶的庙宇建筑,亦成一片焦土。"
泰安市蒿里山顶这两块石碑,境遇不同,阵亡烈士之墓碑仍屹立于原地,保存完好,而另一碑已残,且仆倒在地,虽纪念馆地墓石条依稀,可见,碑文尚不得见于其它史料,但如今碑文却无人保护,甚为可惜。
马鸿逵曾作为一名军人,曾听国民党蒋介石等之命积极反共,但在早期,他于1912年经兰州军校易抱一等老师介绍,秘密加入同盟会,拥护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主张。可知,北伐战争时期,他反对军阀割据,并屡立战功,为统一中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两块石碑便是最好的物证。
与此同时,记者通过翻阅有关资料,将马鸿逵在北伐战争中的主要参战经历整理如下:
东征援陕 解长安八月之围
1926年4月,吴佩孚、张作霖、张宗昌等军阀联合向国民革命军发动总攻,致使国民军退出北京。这时,广东革命政府为打倒军阀,出师北伐。9月17日,国民军从苏联考察回来的冯玉祥率领五原的国民军官兵,举行隆重的誓师授旗大会,史称"五原誓师"。
会上,对国民军进行整编,确定了"入甘援陕、联晋图豫"的八字方针,大军分七路依次开拔,经宁夏入甘援陕、声援北伐。冯玉祥将马鸿逵部改编为国民联军第四路军,任命他为第四路军总司令兼第七师师长,调共产党员刘志丹为第四路军政治处长,后冯玉祥在背信弃义进行反共时,马鸿逵还向遣散的刘志丹赠送大洋400元,并派亲信马全良护送过了黄河。
当时马鸿逵军归援总指挥孙良诚节制,援助被直系军阀吴佩孚委任的"陕甘剿匪司令"刘镇华围困8月之久的长安,当时,驻守西安国民二军杨虎臣和李虎臣部已弹尽粮绝、无力突围,形势危在旦夕,马鸿逵率国民军激战三昼夜,攻下第三道防线,但距西安城7里多的第二道防线挖有宽约两丈,深一丈七八尺的壕沟,中部另设交通沟,宽阔平坦。后马鸿逵部李凤藻骑兵团接受主攻任务,担任主攻。
李凤藻接受任务后,当即召集全团官兵讲话,鼓舞士气,并亲自率队领先冲锋。士兵们见团长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便个个奋勇向前。一时间人喊马嘶,尘土飞扬,硝烟弥漫,杀声震天。骑兵进攻神速,对方还没来得及辨明情况,李凤藻部骑兵已冲入外壕,与镇嵩军展开血战。
双方人马伤亡惨重,霎时人马尸体将一段壕沟填平,垫成了"尸桥"。锐不可当的李凤藻骑兵部队前仆后继,后面部队踩着前面倒下的尸体前进,杀开了一条血路。对方阵脚顿时大乱,刘镇华部终于抵挡不住猛烈地冲击,狼奔豕突,惊慌弃阵而逃。
刘汝明部步兵趁机发起全面攻击,城内杨虎城部守军也相机冲出,使刘镇华部背腹受敌,全线崩溃。晚7时,南门大开,城外援军与城内守军会合,至22日天明,西安之围乃解。
在这次战役中,马鸿逵部俘敌4000左右,缴获枪支无数,弹药大批,并缴获汽车27辆,飞机一架。
解西安之围的战役中,李凤藻团打出了威风,使马鸿逵部名声大振。冯玉祥传令嘉奖。嘉奖令称:"北次援陕战役,敌强我弱,激战20多日,经李汝明师攻南门敌军,幸有四路军李凤藻骑兵,在大雁塔猛冲敌垒,爰奏奇功,致敌军全线动摇,星夜溃退,城围而解矣。除给李凤藻团长记大功一次,并传令嘉奖全团将士,奖给银洋700元以资慰劳官兵。"
解西安之围后,冯玉祥委任于右任为陕西省主席、马鸿逵为西安警备司令,西安各界召开欢迎援陕国民军大会。于右任在大会上讲话说:"此次长安被围长达八个月之久,若非马少云(马鸿逵)、孙少云(孙良诚)二位将军仗义解救,城中灾祸不堪设想。"对援陕国民军大国赞赏。马鸿逵也在会上讲了话,他说:"此次援联军事行动,完全基于人道主义立场,出兵解救长安父老同胞,别无任何目的。"
是时,张作霖主力南犯,冯玉祥命马鸿逵与孙良诚部,出潼关堵击,在潼关以东与张作霖部激战四昼夜,战事胶着,嗣马鸿逵派骑兵师及独立骑兵一旅,联合郑大章骑兵师,由龙门以南登封通过平汉路,迂回到开封以东,破坏陇海铁路,切断奉军后援路线,进而占领郑州、开封、迫使张作霖部撤回河北。与此同时,马鸿逵应冯玉祥之命,带随从数人单刀赴会,动之以情,晓知以礼,招抚了在西安之围击溃的刘镇华的镇嵩军,和平解放了河南登封。
足智多谋 巧挖地道破曹县
1927年秋冬,张宗昌、孙传芳率领的直鲁联军,以8个军的兵力向豫东反扑。冯玉祥部与之在兰封、砀山、曹县接连进行大会战。战斗之激烈,伤亡之惨重,大大超过了以前战争。在会战中,马鸿逵的骑兵第一师同冯部的骑兵第二、第四师会编为骑兵军,由郑大章指挥,参加了兰封、徐州等地战役,活动于陇海线以南地区,掩护冯军作战,配合主力打败了直鲁联军。马鸿逵部的其余部队,则随孙良诚部参加了兰封和曹县的战斗。
马鸿逵部在罗王车站南北之线,对张宗昌部褚玉璞军进行重创,在马野集、野鸡岗连续打了几次硬仗,虏白俄兵(俄国十月革命后,被赶入我国东北的贵族,部分加入张作霖部当了兵)200多人,褚玉璞部官兵1000多人。
兰封战役后,马鸿逵的骑兵部队向砀山方向追击,步兵部队则和孙良诚部围攻曹县。曹县城固壕深守,军为直鲁联军姜明玉部,约一万人。孙、马部队屡次强攻,均遭失败。孙良诚求功心切,派精锐手枪团强攻,结果伤亡十之八九,一团精锐损失殆尽,孙良诚大哭,追悔不已,马鸿逵部也在屡次攻城中多有伤亡。
双方相持3个月攻城不下,最后,冯玉祥限期攻下曹县,马鸿逵令旅长马全良率部尽五昼夜之力,由西关掘通地道直通城下,埋设炸药,炸毁城墙。孙诚部趁机攻入城中,曹县乃破,姜明玉被俘后枪毙。
在兰封、曹县两战役中,马鸿逵部确实出力不小,伤亡也很惨重。而在曹县马鸿逵部挖地道轰炸破城之日,孙良诚为抢头功,却令马部为预备队,自己率部攻入城内。破城之后也不准马部入城,只能在城外休整,姜明玉部武器装备全部为孙部所得。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到河南视察战事,风闻马鸿逵部队作战骁勇,能打能拼,尤其是这支回民队伍中的骑兵简直是令被攻击者闻风丧胆,便有心笼络。蒋介石在往开封途中,于归德召马鸿逵谒见,这是马鸿逵首次和蒋介石见面。蒋介石对马鸿逵说了一些勉励的话外,又嘱咐了一句"以后有机会再谈",便匆匆作别。
冯玉祥因马鸿逵部在兰封、曹县战役中战果卓越,非常高兴。知马部在曹县掘地道破城有功,而被孙良诚拒之城外,使马部受了委屈,便对马鸿逵进行了诸多慰勉,并将蒋介石赠给他的四部道济卡汽车转赠给马鸿逵一部,作为犒赏。
骁勇善战 缴孙军司令大印
1928年4月,北伐战争泰安之役爆发。国民军第一、二集团军由鲁南追击张宗昌、孙传芳军入境泰安,北伐战争泰安战役爆发,战前,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下达手令云:"此次攻击泰山阵地实为我军国民革命军生死存亡最大之关键。"令"抱必死之志""不顾一切,勇往直前有进无退,克奏奇勋","并特重申连坐法,以整纪律。"4月26日晨,北伐军分三路发起总攻。
在北伐战争后期,马鸿逵的骑兵第一师参加了京汉路方面的战争,配合孙连仲部队在彰德打败了奉军张学良部队的第三、四方面军。并与孙良诚部合力攻打济宁,大败孙传芳部队,缴获孙传芳的"五省联军总司令"的银质大印,其部还在大改河"缴获"孙的机要文件和乘坐的绿呢大轿,得到时任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嘉奖。
孙传芳败北后,马鸿逵部奉命由齐河北渡黄河,向河北故城、交河一带作战。张宗昌以3个师的兵力,围攻马鸿逵部驻交河的王廷儒团。王廷儒团凭城死守,经过殊死战斗,保住了阵地,为稳定整个战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第二集团军总部传令嘉奖,并奖励银洋两万元。
在故城、交河一带作战的同时,马鸿逵部又奉命攻打泰山凤凰岭。凤凰岭为济南前卫要冲,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张宗昌在这里布有重兵把守,是张的最后防线。时值天下大雨,马鸿逵部冒雨出击,与张宗昌部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在马鸿逵部的勇猛攻击之下,次日占领凤凰岭,扫清了通往济南的道路。6月8日,北伐军攻占北京,马鸿逵部也推进到了河北大城、马厂、胜芳一带。在整个北伐过程中,马鸿逵部以勇猛善战闻名,攻则能克,守则必坚,屡立战功。
马鸿逵系马福祥之子,据《泰安通鉴》记载,1930年秋,马鸿逵在泰山"快活三里"之上摩崖题刻楷书"光我山河",以表达对日寇犯我河山的愤恨之情和光复祖国大好河山的凌然之气。同年,其父马福祥在泰山岱顶玉皇庙东南题刻楷书"仰观俯察"之字。现马鸿逵题刻已无存,而马福祥题刻尚在,父子同在泰山题刻,也实乃一佳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