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涛十六讲 谢春涛解读十八大报告:真正看清了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们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比较多。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阐述,使我们真正认清了今天包括以后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并为解决这些难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十八大报告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明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过系统阐述,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内涵更丰富、更深刻、更具体了,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实际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都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
我觉得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阐述,使我们真正认清了今天包括以后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并为解决这些难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科学发展观是在近十年前提出来的,也就是2003年“非典”之后不久提出来的。对“非典”,很多人记忆犹新,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事情发生以后我们有些措手不及。经过反思发现,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相比是一个短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
通过更进一步的思考,我们发现,不平衡问题还表现为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不断扩大的资源压力、能源压力和环境压力。如果一直按照粗放发展的方式走下去,中国现有的资源和能源肯定是不够的。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立场的提出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很快在实践中体现出良好效果。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救灾工作的思路与理念就跟过去大不相同了。比如,过去我们往往是把抢救国家的财产放在第一位,为了抢救国家的财产,甚至不惜牺牲人的生命。
科学发展观提出后,生命和财产的关系整个就反过来了,把人的生命看做是第一位的,花费多少资产也要挽救人的生命。以人为本在这个例子上体现得很充分。
科学发展要求全面的发展。所谓全面,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要实现发展。科学发展要求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的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是短腿,其他诸如区域不协调、城乡不协调等,这些问题也必须解决。科学发展要求可持续发展。由于环境的制约、资源能源的制约,我们不能一味地采取粗放的方式进行发展,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真正看清了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思路。这个新的思想、新的思路,在党内乃至在全国人民心中,都成为了一个共识。而且在实践当中,也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来引领、来设计,应该说比过去更好了、更稳了、结构也更科学了。
但就像报告中所说,我们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比较多。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在科学发展成果转化上前进了一大步,但显然还不够。
一个好的理论,必须经过学习,让领导干部认同以后,通过他们的自觉行动,变成体制机制,变成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工作部署、工作要求,变成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标准,这样理论才会真的有用。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践行者。
(作者谢春涛,中央党校教授、著名党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