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探讨生活的欲望《欢乐颂2》就丢掉了灵魂
(原标题:失去了探讨生活的欲望,《欢乐颂2》就丢掉了灵魂| 新京报快评)
《欢乐颂2》剧照
《欢乐颂2》在观众的期待下播出了,但观众反响不好,前几集就遭遇了口碑滑铁卢,令不少打算追剧的人感到失望。
剧情流于套路化和浅薄化
一般来讲,影视作品很讲究先声夺人,在开始就制造有吸引力的戏剧冲突,吊起观众的胃口。《欢乐颂2》开局不利,令人对未来的收视率感到担忧。
《欢乐颂2》拍得不太像电视剧:安迪来到了泰国普吉岛,小包总“尾随而至”,接下来就是小包总使用各种老套的“撩妹”手段,情节和氛围设计,都流于套路化和浅薄化,编剧与导演对于恋爱这种事的感受与表达能力,有些欠缺。
电视剧的节奏感同样堪忧,找不到内在的戏剧诉求,情节之间缺少贯穿性,一言不合插曲就响起。第一集不算片头片尾,中间插曲就至少唱了三首,时常让人误认为打开电视在看MV……
如果就此判断,《欢乐颂2》从一开始就打算注水,也不算冤枉它。只是可惜了这部剧的制作团队的名声,要知道,侯鸿亮团队此前很少失手,《欢乐颂2》拍到这个水平,还是挺让人遗憾的。
蒋欣《欢乐颂2》
第一部《欢乐颂》其实也有着一些剧集啰嗦、人物表演夸张的缺点,但当时之所以能成为话题剧,是因为观众容易在剧中寻找到一些诸如阶层冲突、职场斗争、社会现实的元素。这些看点冲淡了剧作在创作上的弊病,让《欢乐颂》有了代入感。
而《欢乐颂2》则几乎对上一部的优点摆出了拒绝姿态,多数时候只停留在对爱情、家庭亲情的浅薄表达上,失去了对生活内部进行探讨的欲望。
缺乏新故事,视野不足
《欢乐颂》之所以受好评,和原著支撑有关系。既然打算拍第二部,就应该在编剧层面、导演手法上有高度的提升,以弥补原创性的不足,让故事精彩地继续下去。
如果在创作上没信心承接上一部戏的结构、卖点,没有用旺盛、充沛的戏剧动力来制造新的时代故事,而是只借用上部戏的IP效应,那就虎头蛇尾了。
缺乏对整个故事的长期规划,决定了《欢乐颂》拍完第一部就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欢乐颂2》剧照
国产剧之所以续拍少、续拍成功者更是少之又少,就是源于视野问题,只能对眼前事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判断,无法在一个长远规划中,生产制造出后劲十足的后续剧集。
在看《权力的游戏》、《国土安全》、《欲望都市》等美剧的时候,会觉得这些剧不但第一季精彩,而且在后面第二三四季故事中,也时常会有超越前面剧集的情节出现。这除了和制作规划有关,也和创作者在创作上有强有力的节奏控制有关。编剧不会在第一季的时候就把故事与人物写满、写绝,会给后面的故事留下成长空间。
就算观众觉得故事已达高峰无法继续下去的时候,美剧也能够通过集体智慧,使得剧情实现急转骤变,催生连绵不绝的新故事。
蹭IP可以,别浪费啊
目前能发现《欢乐颂2》最大的败笔,就是编剧与导演。
新剧只是把上一部剧的人物性格移植了过来,但却没法用有创意的情节,来让人物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彰显,所以观众会发现,即便在上一部有着不错表现的刘涛,在这一部剧集中也仿佛失去了灵魂,表演时常处在走过场状态,没能与角色融为一体。
新换上来的导演,也没能拯救编剧的失败,导演没能通过加快节奏、强化取舍的手段,来提升剧集的观感。编剧和导演,共同制造了这部没有灵魂的电视剧。
续拍电视剧应该得到鼓励,好的电视剧续拍,能够刺激电视剧市场良性健康发展,帮助从业者杜绝投机心理,愿意花费更多心血来生产回报率更高的产品。
而《欢乐颂2》作为一部续拍作品,不但浪费了一个好IP,还浪费了一班不错的明星阵容。它的教训,提醒那些打算拍续集的影视公司,在下决定前一定要考虑好,在下决定后一定要选择好创作团队,如果只是打算趁热蹭一把自己的热度,收获一点快钱的话,那还是算了。
文/韩浩月
编辑:王晓琳
(原标题:失去了探讨生活的欲望,《欢乐颂2》就丢掉了灵魂| 新京报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