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词的想象之奇伟,意境之高超,甩唐朝人十条街!
说到唐朝诗歌的伟大,有一个词叫“盛唐气象”,是说盛唐时期的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境界阔大,堪称历代诗歌之高峰。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有这么一首宋词,其想象之奇伟,境界之阔大,恐怕连盛唐诗人看了也要自叹不如。这首词就是南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绍兴二十四年,张孝祥23岁高中状元。宋高宗亲自将其擢为第一名,居秦桧孙秦埙之上,同榜中进士的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
张孝祥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很快就得罪了秦桧。在主和派把持朝政的局面之下,张孝祥仕途几度沉浮,很不如意,以致在37岁就万念俱灰选择退休。次年在芜湖病逝,年仅38岁。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任上因受谗毁遭罢官,自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夜里泛舟湖面,波平如镜,万里无云,一轮明月将清冷的光辉洒在湖上,他的思绪被激发、飞升,超越了周遭一切景物,也超越了自身的失意和世间的政治斗争,奋笔写下那首名垂千古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洞庭和青草是相连的两个湖,时间已近中秋,广阔的湖面上没有风浪,在一轮圆月照耀下,银光灿烂,如同一面巨大的玉镜,又像是一块三万顷那么大的玉田,在这个澄澈、空灵、无限广大的背景上,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诗人的一叶小小扁舟,仿佛这无垠的水面,和满世界的月光,都是为安放自己而设置的。
一切都静止了,变得透明了,只有一样东西在动,那就是诗人的思绪。在有限的个体与无限的空间,涌动的思想和静谧的永恒之间,诗人感到了难以抑制的喜悦,自己从内到外始终如一的澄澈高洁的灵魂,虽为世人所不能理解,但这一刻,却仿佛得到了来自高天的回应,这素月的光辉就像是为我而来,这银河的倒影也是在与我共鸣吧。这样的玄妙,只可意会,却是难以用言词与他人分享啊!
诗人回想这些年,虽然被谗言毁谤,但自己却是何等光明磊落,肝胆照人,问心无愧!虽然眼下人生失意,连头发也似乎稀疏了,可在这空阔的洞庭之水上,自己稳稳泛舟,心神没有一丝疑虑或焦灼,就算世事险恶,吾又何惧哉?
写到这里,诗人豪气勃发。他纵身一跃,化作月光,向上飞升,飞向理想的澄澈之境。他幻想自己成为主人,吸尽长江之水,以北斗七星做酒器,请天地间的万物为宾客,陪自己纵情畅饮。“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然没有牢骚满腹,而是这样的气度和自信!多么宏大、雄奇、瑰丽、超脱的境界呀!在无限的喜悦中,他扣舷独啸,忘记了空间,也忘记了时间,不知身在何处,不知今夕何夕……
南宋魏了翁评价此词说:“方其吸江酌斗,宾客万象时,讵知世间有紫薇青琐哉。”意思是,张孝祥与万象共饮的时刻,大概把世间有一朝廷和各样荣华富贵都给忘得一干二净了吧!而清朝大学者王闿运则说此词“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把苏轼那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比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