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的爱情 超越民族超越时代的真情大爱
中日两国之间,论起国与国的关系,让中国有抚不平的伤痛;说起人民之间的交往与友谊,又有说不尽的源远流长。日本姑娘绿川英子与中国辽宁本溪赴日留学生刘仁的爱情故事,被传为一段佳话。这位侠女一样的东瀛姑娘在抗日战争年代随刘仁来华,不畏日本军阀的威胁和污蔑,一直站在中国人民一边,通过写文章和用日语向侵华日军广播,进行抗日宣传,揭露日本军国主义。
当时在重庆的周恩来这样称赞绿川英子:“日本帝国主义者骂你是‘娇声卖国贼’,其实你是日本人民的好女儿,真正的爱国者。
”1980年,以刘仁和绿川英子为原型拍摄成的电影《望乡之星》,深受中国观众喜爱。这一段当时在全国广为传扬的生动事迹,日前在辽宁本溪市委宣传部策划的《绿世界》一书中得以生动而详尽地叙述和描写。
《绿世界》 王重旭 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刘仁岀生在本溪桥头,从小即深恨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和掠夺。1933年到日本留学之后,即与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以学世界语为联结方式,讨论国内抗日形势,探求救国方略,争取日本朋友对中国抗日的支持。就在这时,他结识了深爱世界语并反对日本制造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的绿川英子。1937年1月刘仁回国,作为刘仁妻子的绿川英子也如约在3月到达上海,他们二人从此共同投入了抗日救国的洪流。
作为叙事性的报告文学,所书事体之真是基石,但报告的方式必须是文学性的,否则就没有审美吸引力与引发动情的共鸣感。《绿世界》描写绿川英子的故事,一改从头说起的叙事模式,而是从绿川英子的幼女晓兰探寻身世之谜起笔。
小女孩在哈尓滨特级保育院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人来接,而自己却经年累月地与院长和阿姨生活在一起。后来从她们的口中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日本人以及自己的身世。当然,这正是《绿世界》作者叙事结构的笔法之妙。这种写法用刘勰《文心雕龙》里的话说,就是“因枝以振叶,沿波而讨源”,即把重点先放在后边,而把后边的后边移前来写,以吸引读者关注所见情节的生活由来,在叙事方法上既区别于全篇式的“框架结构”,也不同于先写结局的倒叙手法。
作为写人物跨年代生活的长篇报告文学,与虚构情节的小说不同,必须通盘设计事实,如果是带有人物传记性的作品,时间过程所联结的事项,必得是“务总纲领,杂而不越”,把事情稳固地落实到几个点上,以支撑起全书的架构,显现人物的环境、事迹与形象性格。
在这方面,《绿世界》表现出值得称道的特点。绿川英子在日本国内是一位不循常规的奇女子,思想激进,不满日本社会的政治秩序与妇女地位,她要寻求人生的真正出路。没有遇到刘仁时,她就在许多事情上显现出叛逆倾向,并在奈良的学校里成立了文化小组,公开发表演讲、撒传单,反对日军制造武力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出于打破民族隔阂和消除战乱不休的向往,她爱上了世界语,并按世界语意改了带有“绿色和五月”意思的名字,象征着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共享太平”的理想。
纪实性的作品记述真人真事不难,但真正显现人物的内在性格,却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绿世界》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