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邦文集 历史文化名镇沙溪追寻“一代舞魂”吴晓邦的身影
中新社苏州十二月七日电题:故里沙溪追寻“一代舞魂”吴晓邦的身影
作者黄莹
今年十二月十八日是中国一代舞蹈宗师吴晓邦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和江苏省政府将举办大型纪念活动。记者来到吴晓邦的故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溪,追寻“一代舞魂”的身影。
吴晓邦是一位集表演、编导、理论、教育于一身的著名舞蹈艺术家,与著名归侨舞蹈家戴爱莲有“南吴北戴”之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两人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脱颖而出,并对中国舞蹈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华大地上出现的“新舞蹈艺术运动”,就是由吴晓邦倡导的。
沙溪素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称,形成了枕河人家,小桥流水,小巷深处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自幼便沐浴在如此似水柔情的江南古镇,对吴晓邦日后的艺术创造有着影响。在东牌坊旁,记者找到了“万和祥”,这里留有吴晓邦八岁前的记忆。吴晓邦一九0六年出生在这里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十个月后被镇上最大的吴姓财主抱养,取名锦荣。如今的吴晓邦之名,是吴晓邦因仰慕波兰爱国主义音乐家肖邦的艺术才华和爱国思想而改的。
如今“万和祥”依然保留着前店后宅式的建筑风格,原有六进,现存三进,其中通转走马楼保存完好,格调幽雅,吴晓邦幼时就住在西北角的一间房。宽敞的大厅,面积约有三百多平方米,摆放着各式家具。踏上有些破旧的老式木梯走上二楼,就是伟人的故居。一九八五年金秋,时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的吴晓邦偕夫人、著名舞蹈家盛捷女士,回到阔别近六十年的故里,他激动地从这间走到那间,回忆着儿时的旧景。
吴晓邦二十年代回乡避难在沙中教书时跟随祖母居住过的那幢“小洋楼”,现改为吴晓邦故居,供人参观瞻仰。此楼建造于一九二七年,占地面积六百多平方米,主体为西班牙式建筑,内部有部分结构是仿照法国式的风格,设计奇巧、建筑精致。最近小洋楼正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全面修缮,外墙也依照史料被还原成了最初的肉色,损坏的百叶窗也接受了修理。院子中的拼花地砖色彩鲜艳,经过多年风雨洗涤,依然保持原样。
而仅六平方米左右的书房,令人不禁联想到曾有一位斗志昂扬的年轻教师在此奋笔疾书,埋头苦冥。吴晓邦曾在沙中担任历史教员,由于他在教课时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马克思和孙中山学说讲给学生们听,宣传革命思想,使这个沉静的小镇上掀起了小小的波动。他还将二十四元的月薪全部购买书刊赠送学生阅读,自办书报流通室供市民阅览。他的祖母害怕他在家“闯祸”,只得同意他东渡日本留学。
吴晓邦童年的故事如今流传下来的微乎其微,后人只知道他的祖母十分疼爱他,祖孙俩感情很好。而直到去世吴晓邦始终乡音未改,乡情难忘。他在《江苏县邑风物丛书太仓》卷序言中写道:“我自小就是在太仓这块土地上长大,后来虽然走南闯北,却不忘一有机会便回去看看故乡的变化;并非寻梦,而是寻找家乡的历史轨迹,每次又都留下新的难忘的印象”。
在他的作品中,也依稀能捕捉到家乡文艺的影子。如《丑表功》中,就运用了江南小曲,扮成旧时穿着官服的小丑样子,这些令人联想到沙溪的庙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