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海紧凑型玉米 山东莱州李登海: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李登海由玉米株型改型研究入手,确立了紧凑型玉米的育种栽培方向。他提出的株型与杂种优势互补的论点,杂种优势与群体光能有机结合的论点,在育种理论上都是新的突破。他利用自己选育的“478”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表现出高光效株型茎叶夹角小、叶片挺直上冲的紧凑型玉米理想特征,其叶向值、消光系数、群体光合势、光合生产率等生理化指标更趋合理,实现了种植密度、叶面积指数、经济系数和较高密度下单株粒重“四个突破”。玉米种植密度平均增加1000株到 1500株。在李登海“掖单13号”、“掖单12号”育成不久,我国著名的玉米专家佟屏亚、黄舜阶等就指出:李登海的良种为我国紧凑型玉米的利用展示了广阔前景。
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玉米紧凑型观点同平展型观点僵持对立不下的时候,国家农业部依据李登海等科学家的卓越贡献,适时提出将全国玉米种植由平展型向紧凑型转移。1990年9月2日,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国玉米生产会议特意安排在莱州市召开,颇有现场会之意。
李登海为确立紧凑型玉米新的主体地位不遗余力。他在原玉米研究所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创建起农科院,组织全国12个省市玉米主产区,发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紧凑型玉米研究会,并聘请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发行影片《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