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产业扶贫新路——专访国投董事长王会生
我年轻时下乡在黑龙江,对贫困的体会很深。
在国投工作,也多次去新疆和雅砻江等地调研,跑了很多地方,投资的项目也大部分在中西部地区。
扶贫确实不能大而化之,更不能想当然地“给钱”,要模式创新。首要一点,就是要精准扶贫。
从根本上看,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必须通过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其内生动力来实现。但是,贫困地区投资环境差、回报率低,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不强,产业发展的长期投资匮乏。
对此,我们始终积极寻找契机,瞄准一些国家需要、贫困地区需要,但社会资本又不愿介入的项目,并使这类项目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带动当地脱贫致富。
具体做法上,包括了“三个重点”,“两个依托”和“两个培育”。
三个重点,即重点选择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省区,如贵州、云南以及京津冀一体化涉及的贫困地区。同时,重点选择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产业,如种养加一体化、农林牧渔结合等,并重点选择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兼顾处于起步期、种子期的企业。这类企业,盈利能力弱且融资难,只能通过产业扶贫基金的投入,来帮助企业成长,从而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两个依托,即一方面依托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另一方面依托其脱贫产业规划,扶持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产业发展带动脱贫的社会效益,整体上只追求保本微利。
两个培育,是培育诚信、负责任的企业家,以及培育新型产业农民。因为理想的基金扶贫,应该是一手抓扶危济困,一手抓培植诚信,让更多的人不只是在经济上逐渐富裕,更要在精神上走向小康。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产业扶贫基金的资金有限,在全国范围内“撒芝麻”,无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无法集中有限资源做大做强,必须以县域集中投资为抓手,筛选重点区域重点县,集中开展产业投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