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指标判断高血脂
导读:血压高了得吃降压药,血糖高了,要吃控制血糖的药物,这是很多人都已经具备的医学常识。然而血脂高了呢?不少人对此却一笑置之:“减减肥就好了。”减肥固然没错,但如果你的血脂异常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而且你本身还是一个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那么你就要留神了,血管里的“坏胆固醇”此时正在一步步蚕食着你的健康,甚至为冠心病、猝死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意外埋下了定时炸弹。
据介绍,我国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2.7亿人,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1/3,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俗称“三高”)、吸烟、肥胖等已成为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出现了“由升转降”的拐点。相比之下,我国目前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仍在逐年上升,未来20年里我国40岁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还将增长2~3倍。据目前预测,即使采取干预措施,到2020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才会出现拐点并逐步下降。
高胆固醇--心脑血管病“祸首”
专家指出,目前造成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经过我国政府及医务工作者多年的努力,高血压和高血糖的防控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高血脂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仍然很低。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介绍,高血脂主要与胆固醇相关,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据了解,我国人群胆固醇水平正不断攀升,成为造成中国人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北京为例,1984~1999年冠心病死亡的增加,其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
血脂异常患者的误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诊断率和规范治疗率依旧偏低。据一组中美两国数据对比显示,我国人口血脂异常的诊断率只有11%,比美国低了近40%,治疗率低了20%;而我国高血压诊断率和治疗率均不到美国的半数。此外,我国患者的依从性也处于较低水平。
相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现状,在疾病的规范诊疗方面则出现了认知脱节现象,而且大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及防治的认知不足。霍勇指出,目前临床治疗上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未能长期、充分地坚持他汀类药物治疗。在全国很多地区,当胆固醇水平降到化验单上的“正常值”之后,患者就不能继续享受医保报销了,很多患者就会因此而停药。但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胆固醇的控制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旦停药,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警惕:任一指标超标都属高血脂
那么,怎样才算高血脂呢?专家指出,关键看四个指标。
在我们拿到的血脂测定报告单上,通常会显示四项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上任何一个指标超过了正常值,都属于高血脂。
据介绍,胆固醇是人体脂类物质中的一种,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一旦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
4个指标判断高血脂
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浓度升高,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还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
因此一旦发现血脂偏高,一定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必要时给予药物对胆固醇进行控制。
如果你符合以下这些条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低高密度胆固醇(HDL-C)、肥胖和有血管病家族史等,那么你的血脂水平就必须要严格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如达到边缘甚至更高水平的,你的心血管发病几率将大大增加,处于发病危险状态,要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