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核基地的孩子们
近段时间看到许多六七十年代,在部队生、在部队长的中年人,写了很多的博文,主要叙述六七十年代部队大院的子女,受到的教育,熏陶,影响等,从性格,气质,脾气,思维及看问题的角度,甚至世界观,都透着那么一股军人后代的特征!
这也使我想起了,六七十年代马兰核基地的孩子们那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年、青年的幸福生活。马兰的孩子和其他部队大院的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其他部队大院大多建在市区边,院外还可以看到城市、人流等,而马兰基地就不一样了,四周戈壁茫茫,北面是天山山脉,几百公里内连个人影都没有,野生骆驼到不少。马兰核基地生活设施到七十年代比较健全,当时军人有好几万,基地除了军人就是军人,不穿军装的就是科技人员和军人家属。记得小时候,机关连队起床、吃饭、睡觉都得吹军号,军号声对我们太熟悉不过了。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就是机关连队,有时惹得解放军叔叔烦的时候,追的我们乱跑。
马兰孩子的特点就是野,胆子大,在去上学的路上,只要有解放牌卡车经过,就敢用双手扒着车厢后板,蹬着后挂钩,过一把“车瘾”,孩子们不但胆子大,还灵活心细,很少摔下来。他们都喜欢上体育课,在部队战士的训练下,操典动作都比较规范,连女孩子站姿,立正、稍息、齐步走都做得整齐划一。男孩子都喜欢打篮球、踢足球,玩起来就是一个“狠”,肢体碰撞哪叫“凶”,至今我腿上还留有疤痕。
马兰的孩子思想品质较好,没有太多复杂的思想,也就是城府不深,较为单纯。因为马兰的军人素质较高,孩子们从军人们的身上学会吃苦耐劳,特别军人那种阳刚之气,显露无疑。马兰孩子的精神气很好,就是在学校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双方谁都不服气;从小他们就知道打架和打仗一样,勇敢、机智,打死也得往前冲,绝不后退。孩子们骨子里就透露出一种霸气,傲气!因为他们骨子里就流淌着军人的血液,有耳熏目染军人的***毅志,知道军人就是为打仗而生,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害怕两字!马兰的孩子,看惯了军人在训练场拼刺的劲头,知道拼刺要的是勇气、技巧和身体素质的较量,再加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