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李鸿章 清朝史上左宗棠和李鸿章谁官大 武官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评价

2018-04-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左宗棠与李鸿章二人都是晚清的重臣,他们从同治初年起就一直有很深的矛盾,直到左宗棠去世,这种矛盾也没有结束.李鸿章在給左宗棠的挽联中,用了"周

左宗棠与李鸿章二人都是晚清的重臣,他们从同治初年起就一直有很深的矛盾,直到左宗棠去世,这种矛盾也没有结束。

李鸿章在給左宗棠的挽联中,用了"周旋三十年"的说法,用这句话来概括两个人的关系,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左李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其起因则说来话长。

李鸿章在咸丰三年回籍兴办团练,"婉转随人盖九年",起先一事无成,投奔了恩师曾国藩以后,才时来运转。咸丰十一年岁末,上海官绅派代表到安庆请求曾国藩援沪,声称"上海为苏杭及外国财货所聚,每月得厘捐六十万金,实为天下膏腴。

"于是,曾国藩让李鸿章去上海,不久,他被任命为江苏巡抚,成为上海的最高长官。这时,太平军李秀成、李世贤分路扰江、浙,以牵制官军之兵力。秀成军锋极锐,萧山、绍兴、宁波、诸暨、杭州皆连陷,浙抚王有龄死之,江苏城邑扰陷殆遍,避乱者群集于上海。

有资格避乱的,当然是江浙两省的富人,所以,这时的上海,实际上真如钱鼎铭所说,乃天下财货所聚。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口岸,有了充裕的军饷,有了先进的枪炮,又距离安徽很近,那里有充足的兵源。

李鸿章是个极有头脑的人,上述条件加在一起,他立刻在很短的时间内创建起一支装备精良、军饷充足、训练有素的淮军,其人数达七***之多。李鸿章的实力迅速地赶上了曾国藩,形成了"双峰并峙"的局面。

与李鸿章比起来,左宗棠要艰难得多。他比李鸿章稍早一点被指派率部援浙,并被授予浙江巡抚,带着几千人马攻入聚集着数十万太平军的浙江,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太大,急需扩军。可军队的人数要受到军饷的严重制约,左宗棠在浙江省内所过之处,都是饱受战争创伤的地区,不仅不能从当地筹饷,还要从已有的军饷中拿出钱来赈济百姓。

所以,直到两年后攻克杭州,他的部下也只有两万多人,并且拖欠了大量军饷。当时,他的副手刘典回家奔丧,是空着手离营的,左宗棠心里十分过意不去,也毫无办法。

在此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李鸿章攻克苏州以后,清廷命令他立刻西去和曾国荃一起会攻金陵,结束那里的战事。李鸿章是江苏巡抚,金陵是江苏的地盘,这样的安排本来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李鸿章却有自己的想法: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他花了两年时间包围金陵,自己此去是和曾国荃争功,肯定会引起不快,进而为此得罪曾国藩,所以一直按兵不动。

他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屡奉寄谕,饬派敝军会剿金陵。敝意我公两载辛劳,一篑未竟,不敢近禁脔而窥卧榻。"

然而,清廷不断催促,李鸿章不能总是按兵不动,想来想去,只有对浙江的左宗棠倾挤一下,于是,一下子挥兵进了浙江,攻克了平湖、乍浦、澉浦、海盐、嘉善、嘉兴等地。

左宗棠当然不能和曾国荃比,他没有什么"禁脔",但是,他认为,从全局出发,此时江苏的溧阳、句容和安徽的广德都在太平军手中,将来大股太平军必然由此路跳出包围圈,因此曾三次致函曾国藩,要他注意上述问题,并特别强调要他注意广德。但这些呼吁没有任何作用,李鸿章回避了"禁脔",一下子冲进浙江忙活起来,最后,大批太平军余部果然由广德逃出,使战争结束的时间大大延长。

如果仅仅是以上这些,也就罢了,让左宗棠不可忍耐的,是李鸿章在浙江的许多做法。他曾经向曾国藩抱怨说:"西塘之役,纵火大掠,闻因其六弟不能禁戢士卒所致。少荃(李鸿章,笔者注)因此迁怒嘉善汤令成烈而撤之。实则汤令之署嘉善,亦少荃所委,咨弟下扎者。

湖丝盐利皆浙所应有者,则尽占之。嘉、杭富户及土匪地棍之曾充(太平军,笔者注)乡官者,则诱致而收其罚捐。浙之遗民多以此为言者。又湖北协浙之饷,每月万两,官言奏拨江海关洋税为抵,已奉明旨,少荃亦置不顾。沪饷不欠一月,浙饷已欠一年,尚复专洲谧⑷绱耍∑裾阃龆啥来嬉恳嗫蛇右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