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陈钢 山水画家陈刚——我为艺术而生
陈刚,1958年出生,天津市人。毕业于天津美院绘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画院签约画家,天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在艺术道路和现实生活的一种平衡
初见陈刚,字如其人,同许多艺术大家一样,很内敛,平和,戴一副普通的眼镜,交谈中,深邃的眼神中透漏出无限的智慧,谈吐中,举手投足又有一丝艺术傲骨。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大学最早是学印刷的,毕业后虽然分配到天津市手帕厂,但不画画心里就痒。那时手帕厂里有专门的设计室,虽然不能纯去画画,但也可以做和美术相关的设计,这一下子就是十几年,我就在里面设计出很多花形各异的手帕。”80年代末,画了十多年的手帕后,陈刚同许多不安分的人一样,忽然选择辞职,成为了天津市第一批下海的人。
“以那时的话讲就叫下海,虽然下海后干的还是艺术,但我下海除了为了生计考虑以外,还是为了想多学点东西。当时托朋友,有一家美国独资企业找到了我,让我负责艺术设计。”他说,“那时咱们国内有很多旧家居、旧艺术品,中国人虽然不怎么稀罕,但美国人就很喜欢。所以让我画出来也都是那种旧的东西,比如屏风,不是做旧的,而是由我直接画出旧来,当时老板很震撼,出口后,美国人反响强烈,公司业务大增,从开始的200人到后来发展壮大至3000人。一般都是我先画出模子来,他们再复制。虽然跟之前手帕厂比,艺术形式不太一样,但都还是艺术行业,而且在这边做工艺品包罗万象,销售到全球各地,更直接于美术产品,更能把艺术普及到万家。”
陈刚说:“那时候生活水平低,就是想多挣点钱,不敢奢望成为艺术家。但由于是在美国独资的公司里搞设计,经常会接触到美国的大量艺术品,学了很多西方的东西。加上经常出国,所以更有所认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及美术作品,西方新派艺术对我的触动很大,这在我日后的绘画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艺术是我的生命 办画展找回自我
虽然在外资公司的收入职位都很高,但是在闲暇之余,陈刚也一直在反思,‘我到底要的是什么?人生的追求是什么?追求的是金钱还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他说:“其实那一阶段我在外资公司里做到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做的已经非常好了,而且收入也很多,别人每月四五百元,我每月三四千元。但仅仅物质方面的富有并不能满足我日益追求的精神生活,我就在想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第四年,我渐渐的感觉到找不到自己了,虽然之前不管多忙、多晚,晚上回家我都要进行画画,但我就总觉得不能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已经不需要我再养家糊口的时候,我得做我自己喜欢的事了,画画是我的生命。1996年我向外资公司提出了辞职,97年香港回归,我在香港办了有史以来自己的第一次画展。”
陈刚的这次画展是蓄酿已久的,画展虽然经济效益一般,但社会效应反响巨大,这次画展给他增加了信心,给他日后的绘画生涯创造了一个好的开端。“在95年时,经朋友介绍,香港文化交流协会就想请我去香港办一个个人画展。
开始没底,但后来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画了这么多幅画,业内评价到底怎么样?水平如何?我的作品应该走出去,让大众来评说。抱着这个目的,97年我带画作过去展览,”陈刚说,“那时在香港海派画家盛行,而我的画非常严谨、更加传统。
香港人特别喜欢风水,所以他们更喜欢画中带水,而我的画中山多却很少有水。回来后,对我的触动很大,自己好好的反思。人生难得有一段时间可以完全沉浸下来,从97年到2004年这8年间什么也不干,完全在家画画,从头看古人画作的脉络,完全静下心来反复揣摩。
”有时家里烧着水,光顾着画画,锅、水壶烧坏了好几把,到了废寝忘食的阶段。之后,陈刚的画展不断……2004年于日本东京画廊举办个展,2008年在天津日报大厦举办个人画展,从那以后,他的艺术生涯渐入佳境……
心与心的交流 凡是好的东西都是我的老师
其实要说陈刚在绘画上的钻研,除了其自身潜心研究外,3年的美院生涯更是功不可没。“上学毕业后就一直想考美院,但由于是大企业管分配,还是去了手帕厂,在手帕厂上班的时候脱产3年,又上了美院,学习油画。”用陈刚自己的话说,就这三年的学习加强了绘画的功底,才能把陈刚的绘画事业推向了现在的高潮。“那确实是我绘画生涯的转折,3年中学了很多的理论,著名美术家孙其峰、萧郎都过来讲课。通过3年的专业学习,不仅扎实了我的绘画功底,而且让我知道了怎样修炼自己,怎样精深博大,从原来只看到一个点到现在能看到全面,观点、思绪、行为都有很多新的变化。
陈刚的绘画师承古人,博采众家之长,谈及在陈刚的绘画生涯中对其影响最大的人,他直言没有固定的老师。“凡是好的东西都是我的老师,把古人的东西变成你自己的,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理解它才能在绘画领域里有所建树。”传统的明宋元的画家之经典画陈刚早已烂熟于心,他直言自己有事也会临摹一些大家的作品,学习古人温故而知新。“天津博物馆有一幅震馆画作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我就曾经描摹过很多遍,在描摹中我一直相信这样的经典作品,一定有一个最合理、最深入人心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每次描摹总在揣摩古人的意境,古人的心声。而且,因为每个时期心态不一样,所以对古画的解读方式也不一样。每张画作如果你静心去看,里面都有其哲学思想的,中国画其实就是在画思想。画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所以在画画之前做人、做精神最重要。”他说,人就得豁达、无欲无求,无欲则刚,是对他真实的写照,收获才能得更多。
沉静8年作画 融合中西
陈刚在四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曾经学习过西画,后又专攻中国山水画,他经过天长日久的研习积累,提炼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苍劲凝练、沉重浑茫的笔墨表现技巧。其作品画面宁静、神秘,充满自然的灵性和禅境,既有传统的精髓,又富有时代气息,深受画界和书画爱好者的好评。
他说,“从97年沉浸下来以后,我觉得自己画的东西也与之前大不一样了。这是一个我把绘画作品脉络重新梳理的过程,出了很多精雕细琢的作品,而现在看我的每幅画,从画中都可以看出是哪个阶段的作品来。
以前由于经济地位达不到,一边上班一边作画,有一大批不成熟的作品。而心完全静下来的8年,让我对中国画的很多东西越悟越深。”但在创作中,陈刚还是运用了很多欧美的作画风格,可以说是中西合璧。
“因为以前有过在美国公司的经历,去欧美考察时新派艺术对我触动很大,而传统画从构图上就与欧美画不同,古人采取的都是平运式、俯瞰式构图,而我的作品是传统技法加上现代构图,属于切入式构图,吸收了很多欧美画家的风格,中外结合、动静结合,画在表现思想的同时也能表现具象。”
艺术追求永无止境 残缺才是最美
有人曾评论,观赏陈刚的山水画,让人有一种痛快淋漓、飘逸灵动之感,无论是雄浑壮阔的大山大水,或是精巧细腻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意象造型在他的笔下既有法度而又不失豪情。他的笔形力避死板滞结,追求笔墨苍润相济,气力充溢自然,松活流畅,刚柔兼施,使画面多呈现出浓重滋润的效果,既能够体会出中国画的传统功夫,又能捕捉到民族文化的烁烁精华。如果你欣赏过陈刚的山水画,也会有此感受。“中国人对山水情有独钟,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山水画,以前画山水总是画得过于完美,而现在画风变了,连构图与之前也不同了,在心理上对中国画的认识也不同了。”陈刚坦言,现在是自己正在慢慢过渡的阶段。“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认识,而每个阶段对艺术的追求也都是永无止境的。人生总得有几次回潮,有时太完美了画作反而不完美,残缺美才是最美的。”
结语
今年,陈刚好事不断,正准备着入选几个国家大型展览。陈刚的作品在形式、语言风格、笔墨特点以及气韵气息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也是我们老祖宗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境界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祝福他及他的艺术道路光明一片。(王娜 丁思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