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玫舞蹈 【新书推荐】《舞蹈调度的王玫研究》王玫著
初拿到王玫的《舞蹈调度的王玫研究》,就像她的舞作一样,依然带给了笔者某种“刺激”!仅一个书名,一个副标题,就显示出王玫一如既往的“破坏力”。后现代式的题目、理科教材式的提纲、另类的思维、无视“语法”的文风、光怪陆离的内容等等,成就了这一必将受到高度关注的“奇书”。
不过,笔者本能地想给它换个名字——《王玫的舞蹈调度解剖学》。原因一,作者以一介舞人的大脑苞丁解牛般剖析出舞人身体在舞台上流动之万象。原因二,舞蹈调度被分割、解构、微观研究到如此精细的程度,实属罕见。原因三,较之于把舞蹈等同于娱乐的观念,以及视舞蹈无科学属性的歧视心理,王玫冷峻的理性思维在感性世界中纵横驰骋的战果,赋予舞蹈更多尊严。
事实上,这是一部非常具有实际应用性的编创书籍,几乎囊括了所有舞台调度的语汇,尤其是在当今叙事风格依然处于霸主地位的中国舞坛,略微有些编创经验的人都会因此书而“武功见长”。然而在笔者看来,更需要重视的是该书无法预测的学术深度,它将会随着读者的编创经验和艺术感悟力不断延伸。
因此,它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其贡献了某种强大的实用性技术,同时亦生动地贡献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一种思维方法。这一术道并举的成果,让读者有可能更为清晰地了解到舞蹈领域里某个新的探索边界。可以说,该书精彩绝伦的技术魅力无法掩盖其重要的理论发现和突破。
王玫在专业领域的思想前沿拓荒多年,其识也广,其见也深。笔者读完此书,受益良多。一些直觉和浅见,不揣冒昧,试为述之:
翻开书,铺面而来的照旧是王玫那股子“万事皆备于我”的气度。不少几何学、语言学、艺术学、心理学、影视学里的概念和名词被她信手拈来,新颖地为我所用。也正是于此,很多精准的表述让研究显得势如破竹,首先解决了在“飘忽不定”的舞蹈调度的流动中截取“瞬间”并给予命名的技术问题。这种“法无定法”的自由精神赋予该书一种张力。
王玫开篇就建构出了属于自己的舞蹈调度“空间”譬如,王玫借用几何学的“水平面、额状面、矢状面”概念,以及已被广泛使用的美国舞蹈家多丽丝-韩芙瑞的舞台平面“九方格”,再加上她自己的“四层意味”的新概念,赋予王玫的“空间”清晰准确的立体划分定位,同时,她将人体的“四个面向”置于其中进行动态分析,从而延展出多维度上的多种意味,简直就是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之具体化。
最终,该书凝炼出126个专业术语及概念并按照国际惯例给予了专门注释。据此,王玫的研究再次提醒我们,建造一座坚固宏伟的大厦,首先打造精致便捷的“脚手架”是多么不可轻忽。
在王玫阐释自己舞蹈调度的研究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因其思维方式而产生的巨大隐性力量。研究她的思维方式,我们就有可能得到一种新的舞蹈思维的方法。
舞蹈思维的高度自觉意识决定着一个舞者的艺术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笔者发现,王玫不会割裂地思考,她思考一个问题会裹挟很多因素掺和进来。王玫不会静态地思考,即使截取流动中的某个“切片”,也依然会保持其运动的特质以及与各种因素的联系。
王玫不会一维地思考,舞蹈调度的“形”对她来说是“点、线、面、体”的有机合成,她思考“线”的时候,是编织的;她思考“点”的时候是三维的;她思考“面”的时候是交叉的;她思考“体”的时候是透视的……
此外,王玫调度研究里最根本最令人豁然开朗的地方,就是所有具体细节的剖析均被放置于舞蹈思维下,在现实空间与艺术空间对比与转换中予以诠释。
譬如,她不会放过在舞台调度发生过程中“视线”的“干扰”,也由此派生出令笔者感到妙不可言的案例之一,那便是她将现实生活中“看见”的行为,放在舞台上进行了“看”与“见”的技术分离,从而衍生出其一系列的王氏概念:“看而见之——‘及物之看’”、“看而不见——‘不及物之看’”、“一人看而见与另一人看而不见——‘参半之看’”;视线关系:“及物之看、不及物之看、参半之看、隔空只看”等。
再譬如,舞台上没有“推、拉、摇、移”的镜头,但王玫可借舞台调度来演绎从而形成一系列“焦点转移技术”——“线性和跳性的焦点转移”、“移动和非移动的焦点转移”、“显见双方的焦点转移”、“不见一方的焦点转移”,等等。
笔者相信这些概念将会在今后流传并构建出业内一个共通共识的编创术语的语境。
这个案例,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借王玫的慧眼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舞台上关于叙事调度中“视线”的景观,还需要我们潜心追问的是什么原因造成她这样去观察和思考那些早已让我们习以为常的或“凝视”或“回眸”?笔者以为,致力于做一名优秀编导的人应该在这里勘探出思想的能量。
正如舞蹈理论家、教育家吕艺生教授看完王玫的相关实践课说的那样,“王玫老师这个脑袋瓜极其特殊,她的左右脑都在运动,既具有狄俄尼索斯酒神精神,又具有阿波罗的太阳神精神,既有感性冲动,又有很强的逻辑条理。看来,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应是当代舞蹈编导家的最佳思维状态。”
如果说,艺术是现实的“镜子”,那么,观众欣赏的是镜子里的美,而舞人需要研究的是“光学原理”。 因此,智慧的读者应该在这本书里探本求源地去发现和探究王玫思维的独特性。
本书的最大亮点之一,借王玫自己的话表述,“先实践,后研究。研究紧贴实践,以实践而设题、分析和研究,就是对实践的研究。当研究解决了实践的问题,就印证了实践,就是实践反向印证了研究。”
王玫的这部力作从内部透射出一股强光,照的我们曾经混沌不堪的感性经验忽然清晰可辨。笔者相信任何一位热衷于思考的舞者在阅读它时都必定异常兴奋!笔者还以为,该书可谓是实践之力与思想之力高度合一的典型案例。它再次明证,在创造的世界里,没有实践的理论注定引起的是各自语境里的无谓纷争;没有理论的实践则无疑是在距离永恒最远处燃烧激情。
思想狂人尼采说,“每一个不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笔者确信,在尼采的眼里,舞者的身体就是思想本身!惟愿未来的舞人,能更多地像王玫那样,以思想家的头脑起舞,以舞蹈家的身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