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是一种多年生菌类药材,呈不规则黑色块状。以地下菌核入药,生长期的猪苓有黑、灰,白3种颜色,生长过程是由白变灰再变黑。黑、灰苓既是商品药材,也可用来无性繁殖。白色猪苓是膨大期的幼苓,无经济价值。
猪苓同其它真菌一样,产生子实体及孢子,孢子形成锁状联合菌丝,以自身分解吸收木质素等营养,菌丝纽结而形成小白苓,白苓停止生长即转为灰色,并逐渐变成黑色与原营养源脱离。这时只有等密环菌侵入后,又开始继续生长。密环菌不侵入当年生长的白苓,只侵染灰苓和黑苓并形成共营关系。
猪苓生产过去一直依靠野生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猪苓的不断研究,终于采用孢子分离法制成纯菌种,进行人工栽培获得成功。经试种,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纯猪苓菌种播种30--40d(天)可长出许多玉米粒大白色幼苓,播种栽培期不受季节限制,生长周期由过去老法栽培的4--5年缩短为2--3年,每平方米2年生产5--10kg,3年生产15--20kg,不仅适宜山区林间种植,亦可在平原、庭院、大棚和室内种植。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1.活树根(桩)栽法:选直径较粗、根部土层深厚的阔叶树,在根部刨开表土,找到1--2根较大根,沿根生长方向挖宽30cm,长1m左右种植坑,露出根部,切断须根及根梢,在距树干20cm处,将刨开的侧根根皮环剥3--5cm,坑底铺上5--10cm厚半腐烂树叶,沿根10cm左右处摆放预培好的菌棒,或者密环菌菌种及适量小树段。将猪苓菌撒播在树叶中,用腐殖土填平并略高于地面,上盖适量树叶或杂草。任其生长2--3年后采收。
2.坑栽:木材打孔栽培或直接撒播,也可以利用棉子壳、玉米芯等代料进行箱栽。直径5cm以上杂木,截段50--60cm,晒至9成干即可打孔,随即将菌种塞满小孔,按间距10cm平行摆放于种植穴内,棒与棒之间填上3cm厚湿树叶,在棒的两端及树叶中间放上适量密环菌菌种或种过天麻的旧菌棒。用腐殖土填平坑穴并高于地面。零星种植按60--80cm挖坑,田园成片种植按宽80cm,长度不限挖条形种植带,种植带之间间隔40cm。
直径5cm以下树枝,可以截成15--20cm小段,或代料可以参照以上方法挖坑进行撒播,但应种植2层为宜。每平方米用优质猪苓菌种和密环菌各1--2瓶(包),用阔叶树木段或旧菌棒、代用料等合计40--50kg。
栽培猪苓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猪苓菌种质量的好坏。优质猪苓菌种,菌丝洁白粗壮,表面有网状菌根,培养基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球形菌核,最初开始白色,10--20d(天)由白变灰,质地致密,有猪苓气味,干后坚硬;菌丝萌发力强,成活率高,地温15℃以上点播3d(天)菌丝定植,15--20d(天)菌丝向土中延伸呈根网状,40--60d(天)开始在树叶及土层中形成白色球形幼苓。假冒或采用常规法组织分离,或多次扩繁而生产的猪苓菌种,菌丝细弱,灰白,无网状菌根,培养基表面没有上述现象的球形菌核,或菌核极小,易老化,菌丝不向土中延伸。菌种质量的好坏与效益有很大关系,各引种栽培户一定要认清菌种的优劣,谨防假冒。 出处: 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 雷兆德